第218章 诈尸还魂

禹州城西,宣化街。

修缮加宽过的街道上,车马熙熙攘攘,行人摩肩擦踵,各色鲜艳夺目的标牌幌子林林总总。

除了最为显眼的瓷器店和药铺外,还有遍地都是的茶馆酒楼,以及丝绸行、牲口行、粮油谷行、倾销店等等等等,数不胜数。

挎着一个竹篮的朱曼娘低着头从人群中穿梭而过,听到耳边喧腾如沸的叫卖之声,脸上不由闪过些许恍忽之色。

自从跟着顾廷烨来到禹州后,朱曼娘几乎每日都会来到这州衙外的宣化街采买米面菜油等日用之物,也眼睁睁地看着宣化街从萧索无人一点点发展到了今天的繁华景象。

虽然还比不上汴京的纸醉金迷,但作为一座州城中的一条普通街道而言,已经是极其不可思议了。

朱曼娘就住在州衙里,平日里消息还算灵通,自然清楚禹州城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卫辰。

无数受了恩惠的禹州百姓都对这位年轻的知州大人感恩戴德,恨不得为他立下生祠,世代供奉。

可是,朱曼娘对卫辰却并没有什么好感。

卫辰每次和顾廷烨谈事的时候,都会刻意把她支开,明摆着看她不顺眼。

这也就罢了。

朱曼娘心里很清楚,自己毕竟是个贱籍出身的外室,卫辰这种自命清高的官员看不起自己,本来就很正常。

没遇到顾廷烨之前,朱曼娘在汴京当了这么多年歌妓,对这种带着鄙夷的眼光也早就习惯。

但有一点朱曼娘却不能忍。

在钧瓷贸易的带动下,禹州客商云集,百业兴旺,州衙库房被填的满满当当。

数万禹州人,都或多或少吃到了禹州发展的红利,就连州衙里那些最底层的衙役,听说最近都在知州卫辰的授意下涨了俸禄。

而顾廷烨,作为手下管着几百号衙役的禹州治安大队长,去年忙前忙后地在禹州境内剿匪扫盗,为禹州商路的通畅立下了汗马功劳,到头来居然连半点好处也没有捞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