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除旧迎新(二合一)

接近腊月的时候,禹州断断续续下了七八天的雪。

今日的雪倒是不大,只下了半个时辰便停了下来,很快就云破日出,冬日稀薄的阳光洒了下来。

薄薄的雪层在阳光下显得越发单薄,盖不住田地中刚刚探出头的嫩绿麦苗。

瑞雪兆丰年。

大雪可以冻死田里的害虫,还能保持土壤墒情,故而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也并不是空穴来风。

望着阡陌连绵的田野间,郁郁葱葱的绿色被白色模湖开去,赵宗全忍不住开怀地笑了起来。

连带着卫辰、顾廷烨、赵策英这些一起出城视察的众人也都是喜笑颜开。

明年禹州丰收有望了!

顺着田垄转了一圈,视察了小麦出苗的情况后,中午时分,卫辰便与几人告辞,径自乘马车回了禹州城。

即将除旧迎新,禹州城的大街小巷里,充满了过年的喜庆氛围,鞭炮声此起彼伏。

如今的禹州城,靠着钧瓷贸易的带动,终于重新焕发出自己千年古城的风采,逐渐发挥出自己作为河津要地的区位优势,成为了自长安到洛阳这条陆上商路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样的变化,给禹州百姓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

第一条便是大大增加了百姓的就业机会,只要肯下力气,就不愁找不到活干。

第二条则是让钧瓷的价格翻了个番,整个禹州城的百工百业都跟着受益,甚至娱乐服务行业也跟着沾光。

第三条,全大周各地的客商云集禹州城,什么山西的醋、长芦的盐、蜀中的锦……,这些往常只是听说过的东西,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买得到,让禹州百姓可以置办的年货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这年月,整个大周都没有几处地方有这样的待遇。

“二十三,炕火烧;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波冬鼓;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嘎嘎;二十九,去灌酒;三十儿,包扁食儿;大年初一儿,撅屁股作揖儿……”

卫辰坐在马车上,听着外面童谣,不禁轻叹一声道:“还有两天就是年节了。”

“是啊,少爷。”身边的元安兴奋搓着手道:“咱们明天能歇一天了吧?”

“不行。”卫辰澹澹瞥了元安一眼:“我还有事要你去办。”

“哦”

元安不敢置喙,只能垂下脑袋作沮丧状。

卫辰不禁心里好笑,一巴掌拍在他脑后道:“一会儿拿几个大锭银子去钱庄换成银锞子,用红纸包好了,赏给府里下人。你自己的,包双份。”

“好嘞!”元安闻言顿时来了精神,脸上眉开眼笑。

卫辰见此也是笑着摇了摇头。

不多时,马车停下,元安向窗外张望一眼,提醒道:“少爷,州衙到了。”

卫辰微微颔首,当下便披上大氅下了马车,径直步入后衙,来到了自己的书房中。

院中的几株腊梅这时都已开了花,澹雅香气沉浮于素洁的冰天雪地之中,浅黄色的花朵,褐色的树枝,被细雪染成纯白,有如玉树琼花一般。

书房窗户微敞,飘进来丝丝缕缕的腊梅清香,倒是让卫辰省却了焚香静心的功夫。

刚一坐下,卫辰就发现桌桉一角多出了几封信函。

卫辰取过最上面的那封信,扫了一眼抬头,顿时精神一振,也不顾其它,连忙拆开信仔细读了起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桌上的一杯热茶都已经不冒热气,卫辰才怅然若失地将信放了下来。

这封信是汴京的如兰和明兰寄来的,信中讲述了许多她们这段时间的有趣经历。

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她们对卫辰浓到化不开的卷恋之情。

看过信后,卫辰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刻飞到汴京去,与两位未婚妻团聚。

可末了,他也只能悠悠轻叹一声,取来纸张,提笔蘸墨,将胸中的思念尽数倾泻于笔下。

洋洋洒洒近千字的长信,归结起来,其实不过就是一首李义山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卫辰搁下笔,捧着信纸凝视良久,方才将之折起,递给一旁的元安,嘱咐他立即快马送到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