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征调之议

皇帝司马铭有些后悔。

如果是大半年前,有人告诉他。

杨辰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自然嗤之以鼻。

大晋朝堂上的兖兖诸公,人才如过江之鲤。

何时差过一个年不过二十的小太监了?

可杨辰随同娘子军自北境回来。

层出不穷的本事,看得所有人眼花缭乱。

他当着满朝文武之面,以超卓文采,击败大理公主段雁风。

他以犀利的口才,非同寻常的机敏,力压西域使者。

直到他折腾出玻璃来,更是了不得。

气势汹汹的西域百国联盟,就差点被他一手瓦解了。

交好大理公主,以玻璃生意换和平。

完全改变了两国的敌对态势。

凡此种种,杨辰做到了连满朝文武都做不到的。

那时候,皇帝就动过心思。

想把这小子调到御前听用。

但是,局势发展太快,令他反应不及。

迫于某些压力,司马铭也不得不妥协。

大闺女封建崔各庄,筹建飞燕城,练兵协防京城。

他怎么好意思再跟司马飞燕抢人?

你指望一个十七岁的小丫头。

带着跟她年岁差不多的娘子军姑娘们。

去管理一座城?

去训练数量高达五万的军队?

要是没有杨辰辅助。

皇帝只会认为大闺女胡闹,他也绝不会答应。

其实,他也没指望杨辰和大闺女能折腾出多了不得的实力来。

京城大战时。

拥有五万兵力的飞燕城据城而守。

能牵制一部分辽军。

分担一下京城压力,就很了不起了。

后来发生的事情,却令他和满朝文武大跌眼球。

飞燕军骑兵居然敢跟辽人野战?

一战滑州,竟然大获全胜了?

好吧,不少人开始寻找各种理由。

无非不过是杨辰运气好。

四千重骑,面对两万辽军轻骑。

人家到死都没认出来,还分成两、三批添油送死。

这个仗,换成朝廷新练的重骑去,也能赢。

司马铭综合各种情报,最终也不得不承认这个说法。

但杨辰胆大心细,临阵不乱,也算大将之材吧?

这一点,无论皇帝和很多重臣,都得承认。

更不用说,他折腾出的那些练兵之法。

确实让司马铭耳目一新。

如果当时他的态度强硬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