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时月 第一百二十五章 边吃边聊

北宋大相公 思梦语 5178 字 2022-11-14

“哥,时候差不多了,我们是不是该走了。”

说话的是苏辙,在古代,大家对于时间的概念远远没有现代这么清楚,不过今天不太一样,毕竟是要到陆府去商讨正事的,所以苏辙自从棠溪离开之后,就开始计算着时间。

毕竟,兄弟二人虽然有才,但是现在他们家的经济条件还不算太好,不然也不至于如此有才的两个人,包括他们的父亲苏洵,会一直住在着寺庙当中了。

本来,对于解说这件事情,就是自己这边答应了陆垚要做的,更何况刚才他的管家棠溪来的时候,苏轼还要棠溪帮着把苏洵的饭给管了,人家也答应了,若是这样自己聚会还迟到的话,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苏轼这边应了一声,早就已经收拾好了,不过看上去,他倒是没有立刻要离开的意思。

“再等等,那樊楼送饭过来的人还没到呢,怎么说,也应该把爹的伙食给安排好了。”苏轼一边说着,一边转身就奔着苏洵的房间去了。

苏洵此时正坐在房间内的一把椅子上,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听到有人进来,苏洵从一种神游的状态下回过神来,转过头,看到是苏轼进来了。

苏洵只是瞥了一眼苏轼,接着又再一次恢复到了自己懒洋洋的样子。

要说这苏家三人,其实除去一些非常正式的场合之外,他们向来都是不怎么拘泥于礼数这种东西的。其实古代的礼数,放到现在其实也很难说清楚到底是好是坏。不过,古人向来遵循礼法制度,对于那些独树一帜标新立异的人,这些人大多数下场都不会太好。

这其中非常典型的代表,就是三国时期的祢衡了。

苏洵虽说不拘礼节,他看了眼苏轼,随口问道:“你这身打扮,可是要出门?”

苏轼微微点头,苏洵继续说道:“今日又要去哪里?看你这身装扮,可比之前去那青楼时候要好多了。”

听父亲这么一说,苏轼满脸尴尬。本来自己和苏辙每次出去游玩的时候,还特意选了父亲睡着或者外出的时间,不成想自己的这点小伎俩还是被苏洵给看透了。

不过在苏洵看来,苏轼今日穿的这件衣服,可是全新的,他一眼就认出,这一衣服应该是苏轼本来留着要在科举考试当天穿的,他竟然今天穿在了身上,说明他要去的地方肯定不一般。

苏轼自知没办法瞒下去,于是说道:“一会儿要跟弟弟出去,去陆府,商议一些事情。”

苏洵想了想,说道:“可是户部侍郎陆盱的府邸?”

“是的。”

“你们两个什么时候跟他打过交道了?”

苏轼连忙解释道:“不不不,我们两个这种身份,怎么能结交陆大人呢,是他家的二公子,陆垚。”

苏洵点点头,其实他心里,还是不太想让自己的这两个儿子过早的和朝廷当中的官员有交集的。说起这陆垚,苏洵也有过一些耳闻,不过因为他们父子三人是后到这汴梁城中来的,此次来此也只是为了进京赶考而已。

所以,对于陆垚之前的种种劣迹,其实三人都是不怎么知道的。

通过自己的两个儿子的口中,多次提到过陆垚,当然,这其中更多的是说起了陆垚的文采。

陆垚写的那两首诗,苏洵其实也是看过,不过比起苏轼和苏辙对于陆垚的敬佩之意,苏洵心中倒是有了一个疑问,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年轻人,为什么会写出如此老成的诗句来呢?

“就算是去见陆垚,也不至于穿这件衣服吧,若是旁人不知道,还以为你这苏大才子是去相亲呢?”苏洵说道。

苏轼笑了笑,自己的这个老爹总是会在不经意之间说出一些十分搞笑的话来。

其实,对于自己和弟弟苏辙答应陆垚做解说这个工作的事情,他们二人是没有告诉苏洵的。苏辙那家伙现在年纪还小,是个没主意的人,一切事情都由苏轼做主。

本来,这父子三人这次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考科举。苏轼想着若是让父亲知道自己答应了陆垚要做解说员这件事情,那搞不好是要火冒三丈的,于是最后打算瞒着父亲做这件事情。

然而,后来考虑到,纸里包不住火,其实现在大街小巷之中,已经有在传苏轼苏辙成为解说员,而开封府三人组去做裁判的传闻了。

与其到时候被苏洵知道,还不如现在自己主动承认了要好,这也是苏轼今天来找苏洵的原因。

于是,苏轼对苏洵说起了陆垚诚心邀请的事情,更是将东坡肉的事情告诉给了苏洵,表示这陆垚确实是诚意满满,自己也不太好推脱。

苏洵听完苏轼说的全部过程后,却是没有出现苏轼预想当中暴怒的情形,而是说道:“这陆垚,现在在朝中是什么官职?”

苏轼想了想,这件事情好像还真没听陆垚怎么说过,不过他记得之前和棠溪有一次闲聊时侯说起,这陆垚是个正五品的闲职,而且平日里都不用上朝的那种。

“一个闲职的官员,居然能想出这么好的活动来?”苏洵说道“而且,还把你们请去做了解说员,着实不简单。看来此人虽然官位比较低,但是在皇上面前,应该是十分受宠的。”

对于父亲说的这件事情,苏轼自然也考虑过,别看平日里陆垚大大咧咧,不过从他最近做的这一些事情不难看出,这家伙其实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当他来找自己和苏辙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自己会答应他。

苏轼说道:“且不管陆垚是什么样的人,这个新蹴鞠大赛若是真的能够提高全民的体质,其实我倒是很想帮他一把的,毕竟,陆垚此前做出的活字印刷术,可以说是帮助了无数的读书人实现了他们读书的愿望。”

“此话倒是不假。”对于活字印刷术,苏洵自然也是知道的,“既然如此,那你就帮帮他吧,不过有一个前提。”

“我知道,我不会因为这个活动耽误到我的功课的,而且,这比赛正式开始的时候,已经到了科举考试结束的时候了,那时候科举已经尘埃落定了。”苏轼说道。

“如此便好。”

苏洵这边刚说完,另一边一个年轻男人进到了房间中,手里还拎着一些东西。

苏轼一眼就认了出来,这人是樊楼的伙计,于是让他把饭菜都放下,接着和父亲交待了一番。

“你这小子,之前没少去樊楼吧,那可是汴梁城中出名的饭馆,都不说给老夫带一些吃食回来。”苏洵这边见到苏轼的反应,随后立刻说道,接着他走上前去,看了看那伙计给自己带来的饭菜。

虽说都是素菜,不过樊楼的手艺怎么能和他自己平日里吃的粗茶淡饭相比。

“这是陆垚特意给您点的。”苏轼这边立刻说道。

“还行,知道咱们现在居住在寺庙之中,倒是真的没有肉菜。”

虽然听苏洵的口气是在夸奖陆垚,可是苏轼怎么觉得,这苏洵是在为没有肉菜而感到可惜呢?

确实,面对着一桌子的美味佳肴,苏洵这边已经开始有些迫不及待了,不过在自己儿子面前,又不能表现的太过明显,于是苏洵咳嗽了两声,说道:“好了,今日的事情我已经知晓了,你且跟苏辙过去吧,不过不要在那边呆太晚,错过了寺庙关门的时间,你们二人就要露宿街头了。”

苏轼见苏洵这是没什么事情了,于是立刻告退,回到房间,拉上苏苏辙立刻离开了寺庙,开始朝着陆府赶去。

在经过苏洵房间的时候,苏辙明显听到那房间内传来了狼吞虎咽吃东西的声音……

讲到这里,苏轼之所以要让棠溪弄道樊楼的饭菜送给苏洵的目的才真正清楚,原来,苏轼背着自己父亲接下了解说员这个工作,尽管是他,心里还是有些畏惧自己的父亲的。可是,自己这边又没什么钱,怎么样才能够软硬兼施,让父亲同意呢?

正好这个时候棠溪来了,于是苏轼便想出,父亲还没有吃过樊楼的饭菜,而现在,正好又是来了一个冤大头愿意出这笔钱,用樊楼的饭菜加上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让父亲同意自己做这件事情,应该还是十拿九稳的。

前面我们说过了基本上所有人对于陆垚的不同看法,就是没有包括苏轼和苏辙,最后,我们来看看这两个人。

其实苏辙的年纪比苏轼要小上一些,虽说自己也十分有才,不过光环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的哥哥身上。不过苏辙这一点就做的非常好,他的内心当中,对于哥哥和自己之间的这种差距,还有同样被称为才子,但是自己就像是哥哥身边的一个小跟班一样的情况,苏辙也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种品质实在是难能可贵。

若是放在现代,谁不愿意自己才是那个备受瞩目的人呢?谁不愿意站在台上而不是站在背后呢?更何况,自己认为那个台前的人,其实跟自己的实力没什么区别,而且就是自己的兄弟或者是好友,为什么他可以出名,自己就要默默无闻呢?

这个时候,接下来往往就会出现现代电视剧或者电影当中常见的桥段,那个幕后的人,不甘于久居人下,要么就自己黑化出人头地走上了另一条道路,要么,就是直接害死了那个带着光环的人。

这种心理上的扭曲,随着时代的变更,其实出现的越来越频繁起来,当下社会竞争压力都大,这种嫉妒心理是十分可怕的,说不定哪天就会因此发生十分骇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