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时月 第三百八十六章 放榜日

北宋大相公 思梦语 3078 字 2022-11-14

在各朝各代中,宋朝堪称文人的黄金时代。

大宋王朝在乱世中建国,深谙一方军事将领权力强大的危害。因此,才有了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将国家军权集中于皇帝一人,并定下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这还不够,宋太祖还曾留下训诫:“不得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音同即,杀)之”。

这样,文人的生存权利得到极大的保护,社会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因此,宋朝的文人都倍儿胆肥,敢于立朝直谏、触怒龙颜,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却无可奈何,鲜有因提不同意见而被砍头。

正因为对文人的重视,科举制度发展到宋代变得更加完善和严密。数不清的文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飞黄腾达。

读书人的种种特权,让皇帝都感到羡慕。宋真宗在其所作《劝学诗》中提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勉励大家好好念书,读书读得好,高官厚禄、荣华富贵都会手到擒来。不仅如此,即便你之前穷得裤子都没得穿,一旦到了“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便会接踵而至。

由于读书人的崇高地位,因此宋朝人衡量一个家族兴盛与否已不再像前朝以氏族门阀关系为准绳了,而是将科举作为标志。如果一个家族有很多人中举,那么这个家族就是兴盛的、是人才辈出的。所以,当时的女性都将科举出身的男人作为最佳择偶对象,进士们则更是“奇货可居”,每次放榜时都要上演一场“抢婿大战”。

殿试结束后,举行唱名仪式,状元、榜眼、探花以及其他各进士将一一揭晓。

皇帝钦赐及第的进士们锦袍、笏板等物品,这标志着他们从此刻开始正式成为了“国家公务员”。

接下来,皇帝还会给进士们赐宴,称之为“琼林宴”。

不过,宴会的场所距离放榜现场有点远,设在汴京城西的皇家园林琼林苑中。

所以,进士们前往琼林苑的这一段路便成了各大家族择婿和“推销”自家闺女的时间窗口。

这里说两个故事,来让大家更了解一下宋代中了进士之后会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

南宋绍兴年间,有一个名叫陈修的读书人,73岁了才考中进士。

回到家屁股还没坐稳,就有人来向他提亲。

开始时陈修推脱了一番,意思是我太老了,别耽误了人家黄花大闺女。

结果媒人却说:官人高中进士,乃是新贵人,身份高贵,对方姑娘若能嫁给您,那是她的福分。

最后老进士推脱不过,只得答应了这门亲事,还写了一首诗表达当时的心情“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媒人却问余年纪,五十年前二十三。”

再有一个,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范进中举的故事了。

范进从二十岁开始科举考试,

他出身一个贫穷家庭,连进京赶快的盘缠都是家里向左邻右舍给凑的

可是呢,命运好像跟他作对,屡考不中。

他没有放弃追逐自己的中举梦,屡败屡战,没有停止读书。为此,受尽了白眼。一直考到了五十岁才考中了一个秀才,然后像开了挂一样,五十四岁又考了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