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时月 第五百一十章 帮手

北宋大相公 思梦语 3149 字 3个月前

汴梁,陆府。

陆垚和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在樊楼相聚结束后,就由陈晨和潘文接回府上了。自然,陆垚有着进一步的打算,既然皇上赵祯已经安排陆垚做了正二品的枢密副使,那接下来,要出使边关打仗就是一定的事情了。既然如此,陆垚觉得,自己的武馆也必须要提上日程才是。其实在比武招亲大会的时候,陆垚就已经有过要开武馆的打算了。当时,金台、方庄,以及跟着陆垚一同参加比武招亲大会的人都在武馆的第一批成员当中。陆垚清楚,单单靠着新蹴鞠大赛的热度,是没有办法真正让全民达到一个能够迅速参军的情况的。单单提高个人的体质,其实是不够的,除此之外,百姓们还需要练习武艺,让自己有基本的格斗技巧和对战能力,这样当发生重大战事的时候,才可以做到真正的全民皆兵。

而新蹴鞠大赛之后,陆垚基本上将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准备殿试考试当中。本来,陆垚是打算在殿试考试之后,用一段时间来筹划武馆的开业事情的。不过,看样子前方的和谈并没有那么顺利,这也是自然。毕竟宋夏两国都没有真正要和谈的打算。一边的大夏是刚刚建国,士气正盛,全民皆兵,不达到他们独立的目的根本是不会罢休的。而大宋这边,虽说赵祯有些危机意识,但是实际上大宋从百姓到百官,基本上都觉得,这大夏和大宋之间的军事实力差距非常大,双方一旦交战的话,大夏是毫无还手之力的。既然如此,大夏提出的那些无理要求,自己没有理由要同意,既然对方想打,那就打好了。

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心态,双方都没有打算将和谈继续进行下去,而彼此相互之间都是在拖延时间。为此,赵祯想要快速采取行动,但是,目前朝廷派系林立,赵祯想要通过科举考试,找出一些能够位自己效力的人,而陆垚就是通过了赵祯樊楼夜宴的测试后脱颖而出的。

之所以认为赵祯非常急切的理由,就是那天在城墙上唱榜之后,赵祯直接当着大家的面,将苏轼、曾巩、陆垚的官职都宣布了出来。其实正四品正五品的官职倒是没有多么的引人注目,要说这当中最突出的,就应该是陆垚的正二品枢密副使了。在陆垚看来,赵祯宣布这个官职,一方面是当着大家的面,告诉所有人,自己对于陆垚的一种重视。而另一方面,也是赵祯向陆垚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陆垚必须要开始行动了。枢密副使这个官职意味着什么大家心中都清楚,赵祯是想要给到陆垚一定的准备时间。不然的话,其实赵祯完全可以等到琼林宴前后再去宣布官职,不过等到那个时候,陆垚就要直接走马上任,到时候出走边关了。显然准备时间是不构的。

赵祯知道,陆垚十分聪明,他如果知道这个枢密副使的官职之后,自然也知道赵祯的意图,所以,他一定是会为出使做准备的。除了陆垚之外,赵祯也不知道能去相信谁,这一届科举选出来的,大多都是文官,苏轼、苏辙、曾巩这样的人是不适合带兵打仗的。不过,赵祯也清楚,其实陆垚手下是有一些人的,比武招亲大会的事情,赵祯也早就知道的,他非常清楚,陆垚自己也是不会独自去到边关的,毕竟那里是韩琦还有范仲淹掌控的范围,之前陆垚已经明确表示过,自己并不是范仲淹一党的人。所以想要在边关有话语权,或者说在战争中的有所建树的话,那么陆垚必须要有自己的人在身边才可以。所以,陆垚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准备的,既然如此,赵祯便选择在城墙上直接宣布官职的任命,这样知道琼林宴,再到后面的上朝,陆垚就会有充分的时间去准备,找人,其实,赵祯还是比较期待陆垚会利用这些天做些什么事情。

而对于陆垚来说,当他知道赵祯这边的安排之后,其实就已经明白了赵祯这一切的意图,也就是说,陆垚必须在短时间之内找到一些能够跟自己一同出发去到边关的帮手。

想到这里,陆垚不由得想起,除了自己武馆的这些人之外,其实还要带上一个人,那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帮助。

宋朝与西夏的边界,大致可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位于西夏与北宋河东路西北部的交界地带,中段位于西夏与北宋永兴军北部交界地带,西段则是西夏与北宋秦凤路北部的交界地带。

宋朝与西夏的边界屡有变动,但总的来看,大的变动较少,大多只是小范围内的相互移动,并未对整体边界走向造成影响。

宋夏东段边界呈南北走向,北宋丰州、府州今陕西府谷、麟州今陕西神木、晋宁军西侧与西夏东侧毗邻,为宋夏沿边州军。具体边界线则从浊轮川屈野河东侧支流东侧兔毛川屈野河西南支流东南一线大和堡一线长城段葭芦川沿黄河南下西北侧支流西侧一线。

东段边界范围整体变动不大,只在屈野河和丰州地界上略有变动。

天圣年间,北宋边境发生屈野河侵耕事件,屈野河东西两岸之地本为宋朝控制,但西夏运用军事手段迫使宋朝势力退至屈野河东岸,其后西夏日益蚕食屈野河西之地,对此宋夏间发生多次纠纷。

嘉祐六年1061,宋廷与西夏就屈野河划界达成协议,屈野河成为宋夏两界中间地带,实际上承认了西夏对屈野河西之地的占有。

宋廷规定西夏除了旧有的俄寨外,不许再创设新的俄寨,也“不得插立梢圈,起盖庵屋”,百姓如有违背则捉拿押送官府,并且断绝和市。

丰州地区在庆历年间被西夏攻取,但嘉祐六年即被北宋收回。中段边界大致以横山山脉为界,沿边州军分别为绥德军、延安府、保安军、庆州今甘肃庆阳、定边军、环州。

中段边界因受宋朝与西夏战和关系影响而有较大变动。西夏自立国后就与宋朝发生战争,两朝交战频繁,直至庆历和议的达成。

在宋夏战争中,西夏侵夺宋朝不少领土,势力向宋朝南部渗透。庆历和议规定西夏在战争中所占领的领土和边境蕃汉居住区全部从中间划界,由此西夏南部辖境向陕西北边扩展。

庆历和议后,北宋整顿边备,军事实力增强。熙宁年间,朝廷招抚沿边蕃部,并任命王韶经略河、湟地区,后王韶收复河今甘肃临夏、宕今甘肃宕昌、岷今甘肃岷、叠今甘肃迭部、洮今甘肃洮州等州,宋朝边境向西北拓展。

元丰年间,宋朝趁西夏内部政.变的危机,讨伐西夏,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种谔相继占领米脂今甘肃米脂及银今甘肃佳县、韦、夏、宥今内蒙古鄂多克旗等州,后又与沈括取得横山地区。

元祐年间,司马光等人将米脂等四寨割让给西夏,绍圣年间,宋廷又收复米脂四寨,并进驻十多处新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