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时月 第五百四十八章 解释

北宋大相公 思梦语 3106 字 2个月前

zw443sx

就在陆垚和赵祯商议关于方庄等几人安排的同时,大夏李元昊这边,也在加紧操练军队。张元已经从之前范仲淹和韩琦的态度当中,看出了一些端倪,他觉得,这范仲淹和韩琦之前的那种态度,就说明,大宋也是在为开战做着准备的,既然如此,大夏这边就必须比大宋准备的更多才可以。

党项人来自于西羌部落,是自汉代以来就广泛分布在川、青与甘肃深山处的密林之中,生存环境恶劣,生性勇猛野蛮,不服王化,自汉代以来就长期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唐朝时期,党项人因为吐蕃人崛起的影响而向内地迁徙,族人在迁徙的过程中更是历经波折。宋代,党项人为了争取自身独立,在李继迁的领导下与宋朝中央政府进行了数十年的游击战争,长期的战争不仅锻炼了军队的战斗力,更是提高了西夏各部落之间一致对敌的凝聚力。

西夏各族本身有一部分已经归顺宋朝,但是李继迁在不断的战斗中不断挑拨宋朝政府与旧部落之间的关系,且以西夏先祖的光辉事迹感召西夏族人,最终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认同。

公元1002年三月,李继迁集结重兵攻陷灵州宁夏灵武,杀死灵州知州裴济。李继迁以其祖先世爵西平王,而他本人又受辽册封为西平王,便改灵州为西平府。占领灵州之后,党项政权便从一个偏居陕北数州之地的小族政权正式迈向建立地域性政权的道路。自此之后,党项人便可以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扼守诸水上游要塞,对关中平原形成居高临下的致命威胁,同时也基本截断了中央王朝向西北的扩张通道,占领了绝对的战略先机。

攻破灵州之后,党项李氏便暗中移兵攻西凉甘肃省武威市,以声东击西的战术,袭破“畜牧甲天下’的西凉府,最终目的便是占领自古盛产骑兵的河西走廊地带,获得珍贵的牧场资源。这一决策也为后来西夏骑兵的崛起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李继迁之子李德明时期,李德明便集中力量转向西方开拓,“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通过对河西走廊人力与蓄力资源的高速整合建立了一支军力强悍的部队。

公元1002年三月,李继迁集结重兵攻陷灵州宁夏灵武,杀死灵州知州裴济。李继迁以其祖先世爵西平王,而他本人又受辽册封为西平王,便改灵州为西平府。占领灵州之后,党项政权便从一个偏居陕北数州之地的小族政权正式迈向建立地域性政权的道路。自此之后,党项人便可以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扼守诸水上游要塞,对关中平原形成居高临下的致命威胁,同时也基本截断了中央王朝向西北的扩张通道,占领了绝对的战略先机。

攻破灵州之后,党项李氏便暗中移兵攻西凉甘肃省武威市,以声东击西的战术,袭破“畜牧甲天下’的西凉府,最终目的便是占领自古盛产骑兵的河西走廊地带,获得珍贵的牧场资源。这一决策也为后来西夏骑兵的崛起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李继迁之子李德明时期,李德明便集中力量转向西方开拓,“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通过对河西走廊人力与蓄力资源的高速整合建立了一支军力强悍的部队。

在西夏鼎盛时期,人口也不会超过300万。也就是说,西夏国的总人口还不到宋朝的5%。但是,在西夏与宋朝的战争中,西夏能够集结50万军队。例如著名的永乐城之战中,西夏集结了50余万军队攻城。那么,西夏如何做到了这一点呢?西夏是西北地区的小国,自身的国力和人口都很有限,因此,西夏采用了全民皆兵的方式。一旦爆发大规模战争,西夏会集中全国的青壮年,西夏国的最大承受能力就是50万左右,这是西夏国所有的精壮力量。凡是西夏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无论是胜败,持续的时间都不长,因为西夏贫弱的国力无力支撑长期的战争消耗。西夏虽然能够集结50万军队,但这并不是常备军。西夏的常备军只有10余万人,分成了侍卫军、擒生军和地方军。侍卫军属于西夏皇帝的亲军,也是西夏最精锐的部队。擒生军属于西夏的野战主力,由于在战争中掠夺人口而得名。至于地方军,则是各个部落首领们的部队,地方军平时进行劳动。一旦进行举国战争,才会进行集结和训练。

西夏的军队只有10余万,但战斗力很强。西夏国的周边有青唐吐蕃、宋朝、大辽国、甘州回鹘、喀喇汗国等一系列政权。其中,喀喇汗国是盘踞在中亚地区的强国。与中亚各国的交流中,西夏从喀喇汗国学到了很多东西。西夏军队的杀手锏就是重骑兵铁鹞子,铁鹞子只有3000人,由于全身的防护非常好,因此对宋朝步兵形成了很大的威胁。铁鹞子就是从喀喇汗国学来的,喀喇汗国拥有更强的骑兵力量。宋朝人形容铁鹞子“乘善马、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坠。”由此可见,对于西夏铁鹞子,宋朝军队很无奈。除了铁鹞子以外,西夏国还拥有一支轻装骑兵部队。西夏国的地盘只要就是陕北、甘肃、宁夏等地,这些地区的地质结构很复杂,步兵需要翻山越岭。西夏国挑选善于攀爬的官兵,组成了步跋子部队,由于主要在横山地区作战,因此被称为横山步跋子。步跋子善于在山川、峡谷等地作战,主要是伏击宋朝军队,在三川口、好水川等战役中,均能看到步跋子的身影。按照现在的标准,步跋子应该属于西夏版的特种部队。宋朝记录西夏步跋子者,上下山坡,出入溪涧,最能逾高超远,轻足善走。最后就是破喜军,泼喜军的装备比较特殊,宋朝军队和辽国军队都没有这个兵种。由于主要地盘是甘肃、宁夏等地,西夏国生产骆驼和战马。由于各方面的问题,骆驼无法像战马一样冲锋。但骆驼的负重能力比战马强,西夏充分抓住了骆驼的这个特点,组成了宋朝军队非常头疼的泼喜军。泼喜军装备了大量的骆驼,骆驼上乘坐一名骑兵,同时安放一架小型抛石机。在战斗过程中,骑兵在骆驼上不断的利用抛石机发射石块。这堪称最初期的自行火炮,无论是战败还是胜利,都能够迅速调动。西夏军队虽然屡屡击败宋朝,但西夏每次打疼宋朝都会主动求和。西夏全国人口有限,而宋朝有几千万人口,西夏根本无力与宋朝进行长期的消耗战。对于西夏来说,自己打疼宋朝,迫使双方和谈就足够了。西夏需要全力向西,进攻富庶的甘州回鹘部落。打下了甘州回鹘部落,不仅能够获得巨大的财富,而是能够控制至关重要的丝绸之路。西夏依靠征收丝绸之路商旅的赋税,已经足以养活好几万军队。由于宋朝、辽国、喀喇汗国都不好惹,西夏没有过度刺激哪一个政权。对于西夏来说,借力打力才是自己的生存之道。面对宋朝和大辽国是如此,面对蒙古帝国和大金国也是如此。北宋士兵们的好日子过多了,根本就无心战争。可西夏就不同了,人家不打仗,就没有生存空间,一边是大辽,一边是大宋,西夏人时刻都得保持高昂的斗志。因此就双方军队的战斗力而言,西夏更胜一筹。

李元昊称帝以后,与北宋决裂。西夏与北宋的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4大战役过后,北宋西北精锐基本被消耗殆尽,西夏取得了全胜。

这还不够,李元昊还要挑战一下大辽,辽兴宗和李元昊打了一场河曲之战,差点把自己的小命给送走,西夏再次获得了巨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