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皇帝没有再留中,也没有拖泥带水,而是在几日之后的朝议上令人宣读了立韦明玄为储的旨意。

应天顺时,受兹明命。

维庆裕二十一年次乙酉正月辛未朔十一日葵亥,制曰:天下之大,实唯重器。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皇六子明玄,禀天地之仁,含日月之耀。穷咨于正,言慎乃简。德临庶官以信,安庶狱以情允。敬承天地,谨告社稷。授以册宝,立为储君,正位东宫。主器得人,益笃灵长之祜。纶音式涣,用昭浩荡之仁。以重万年之统,系四海之心。

庆裕二十一年正月十一。

这场朝议不仅仅是官方确定了韦明玄的储君身份,顺带着议定了立储典仪的诸事,令浑仪监(钦天监前身)推演吉日,礼部协同光禄寺一道操持相关典制。

众臣之间不乏有其他想法的,见圣旨明发,倒是打消了不少,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与此同时,另一个议案被提了出来。

大齐储君既立,却并无储妃。

韦明玄已过弱冠之年,按常理而言,早该成婚的,可皇帝不说什么,皇后也不说什么,臣子们自然也不好越俎代庖去说三道四,毕竟那时候他还只是皇子,不愿意娶就不愿意娶,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到了现在,既然已经被册立为储君,那一举一动便都是大事,更何况是涉及储君婚姻子嗣的事情?

就这样,储妃的人选以及大婚的事宜,则顺理成章的被提上了日程,而且催的很急。

——没有储妃,怎么会有皇孙?

——没有皇孙,怎么能称得上是社稷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