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贞亲切地对她微笑:“我们是绿芽公益基金会的,想来这里了解一下情况。”

“你好你好,我是赵小倩。”赵老师和这种公益组织打过交道,比村支书了解得多,闻言便知道是好事临门,也不打官腔,开门见山,“谢谢你们能来,我们真的非常需要帮助,现在学校里只有小学一二年级的课本,学校也不供应午餐,很多家长都不想让孩子来上学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读书的好处,半大的孩子是家里的劳动力,可以喂猪放羊打柴,何必来学校浪费时间?一开始办学的时候,就是答应可以在学校里吃一顿,给家里减轻负担,这才有家长愿意把孩子送过来。

可现在学校经费吃紧,快供应不上了。

“赵老师,我们坐下来慢慢谈好吗?”徐贞柔声说,“把您知道的情况和我们说说吧。”

“哎,好。”

徐贞是警校的优秀毕业生,一开始还有些生涩,但全情投入后就非常顺利,她很快从赵老师口中了解到了马家庄的情况。

马家庄的孩子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几个孩子就跟着爷爷奶奶,因为经济条件不好,义务教育没有办法展开,尤其是这里的人家都不止一个孩子,多数都是三四个,有时候折中,让家里的男丁来念书,女娃就不上了。

“现在有些地方的确是困难,但毕竟是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我们还是争取要让每个学生都上得起学。”徐贞说,“赵老师,我想统计一下所有在学龄段的儿童,这样才方便我们申请援助。”

赵老师很高兴能有人继续资助,一口答应:“我对每户人家都很熟悉,我带你们去。”

徐贞不期能遇到这样一个神助攻,眉开眼笑,想和裴瑾汇报好消息才发现他一直站在窗外听孩子们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