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13米、深08米的地窖里,竟然藏有245件元代文物,其中19件为青花瓷。
这从考古发现的角度印证了元青花的存在,而伊国和土鸡的传世元青花馆藏,则确切地表明了元青花来自我国。
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文物专家们持续对这批文物保持追捧的激情,一点一点放大着发现的魅力。
这是关于元代青花瓷器的一次重大发现,数量全国第一,世界第三。
那堆宝物中的明星——19件元青花中,一件为云龙纹兽耳盖罐,两件为云龙纹荷叶盖罐,四件为云龙纹带盖梅瓶,两件为牡丹云肩纹带盖梅瓶,一件为带盖纹花觚,九件为各式高足杯。
兽耳盖罐,兽耳鼻衔环,带盖,兽头。
敦实浑圆的造型,给人安全感——像弥勒菩萨,肚子大,用得着用不着的杂物,一股脑往里装,还不会覆翻。
牡丹纹饰和云龙,刻画在最开阔的腹部。
大团的牡丹,以最民间的姿态打开,开放得大大咧咧,毫无保留。
游走的行龙,在龙纹上下方,留下大片飞白,予人天空和白云的想象。
龙乃中国古人的灵感产物,它代表了某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和地位,被帝王们自视,也被百姓追捧。
描绘于青花罐的龙,修长,虬曲,龙头向上,双角后仰,两眼正视,细颈,曲腹,蛇尾,龙鳞密布,三爪特别带劲。
这三爪的力度,有别于元以后历朝画法。
文物专家以此为标识,区分元明清各朝龙纹。
荷叶盖罐,共有两只,主体都是三爪龙和缠枝牡丹。
追逐的龙,彰显着某种神秘莫测的力量。
牡丹又让这神秘莫测,有了民间乐见的富贵华丽之感。
而写实的荷叶盖,与鳜鱼、青鱼、鲶鱼、螃蟹的奇妙组合,又让力量和富贵的贵族审美,赋予了天然的趣味,以及民间的活泼和生气。
动态的龙,还有那些小鲜物,衬托上静态牡丹荷叶,对立与统一的美学追求,分明就是一幅蓝白相间、赏心悦目的盛夏彩墨图了。
六月,南方午后的池塘,出奇的静。
远处有风吹来,极细切快捷的风声,裹挟着更远的雨点。
荷叶边角陡然掀起,似要飞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