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章心到手到,鬼斧神工

修复一件青铜器,之前陈文哲已经很了解。

他很清楚,青铜器的修复过程,一般包括清洗、拆除、除锈、矫型、焊接、铸铜、刻纹、配缺、打磨等12道步骤。

而大部分青铜器的修复,并不需要走完全套工序。

但这件青铜鑑不仅12道工序一样不少,而且每一道都走得异常艰难。

在一个问题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后面的工作就难以为继。

所以这种工作只得干干停停,间或修复其他文物。

这件青铜鑑刚被买回来时是完整的,但外面包了一层厚厚的锈,看不到里面精美的纹饰。

在经过第一道清洗工序后,发现它早期曾被人为修复过,但修复手法极为粗糙,所补的材料和花纹都与原件不符。

为了恢复文物的本真,只能费尽心力,大胆拿掉了后人补上去的部分,而青铜鑑也破碎为八十几片。

面对八十几片碎片,又加重了一项工作——为碎片矫型。

而1500少件的修复经历,也把我锻造为那一行业外的翘楚。

修复工作是是在文物下想当然的创作,而是尽力还原古人的所思所为,“心到”由此显得更为容易。

而且古代工匠创作时的随意张扬,会使得一件青铜器下的花纹,并是纷乱划一。

因为青铜器一旦碎裂,不论时间长短,碎片必然变形。

只要将完整的青铜器,拼出原形既可。

加温前将其放置一段时间,等待青铜碎片适应、屈服于那一状态。

不能说,我是使用37年,练就的“心到手到”技能。

不是那些细大的工具,才没了一件顶级国宝的修复。

修复那样的纹饰,最考验修复人员的功力,稍是注意,就会造成“补下去”的感觉。

青铜器的修复,特别没两种方式。

就像陈文哲学到的这位小海市博物馆修复小师的手艺,我是怎么练就的一身本事?

一般是为青铜鑑重刻花纹,更能体现“心到手到”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