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在扬市博物馆也有一只,他这一只,就是根据那一件作品仿制的,算是高仿。
说起扬市的那件宝贝,这里面还有段小故事。
现在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应该是存世元代梅瓶之中最厉害的。
早年,由于对元代瓷器缺乏研究,当时文物商店收购这梅瓶时,误把它定为清代瓷器,长期放置在店内小角落中,没太当回事儿。
后来有一天,扬市博物馆邀请故宫博物院的冯先铭先生、南都博物院王志敏先生两位古陶瓷专家鉴定。
最后他们一致确定,此瓶为景镇窑元代蓝釉瓷器精品。
最终,霁蓝釉白龙纹梅瓶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宝级文物。
这也算是正了名,要知道,当年它的主人,把它卖到文物商店的时候,就卖了十八块钱。
而这类梅瓶传世只有三件,另两件,分别在法兰西国吉美博物馆和颐和园。
既然要仿制梅瓶,陈文哲肯定不止是仿制两件,现在他手中还有两件,一件是青釉白龙纹梅瓶,另外一件是黑釉白龙纹梅瓶。
做的都很漂亮,最终,陈文哲还是打算用这件正统的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做礼物。
这一件太出名,就算武二丧心病狂,想要拿出去当做真品卖了,在国内也肯定卖不出去。
要是另外两件,没准就被他忽悠出去了。
这一点,不得不防。
走出家门,把礼盒交给冯金明,陈文哲才坐上车。
武二那边有仿制元青花的高手,陈文哲拿出这件礼物,也是想要引出那个人,也许交流一下,还能碰触出火花呢?
陈文哲有元青花的二元配方,可是,他没有高岭土。
“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造就了元青花。
可也是这种配方,限制了元青花的发展。
瓷石不难找,难找的是高岭土。
就是不知道,武二身后的那位高手,有什么底气,不停的仿制元青花?
一路琢磨着事情,很快就来到了城隍庙。
武二的店,在城隍庙外的主街上,店面还不小,足足超过三百平。
华楼那边的空间太小,店更小更挤,也不好租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