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不惜工本

这些红釉瓷器,色泽鲜艳,外表光滑明亮。

按色泽分别称宝石红、霁红、豇豆红、郎窑红。

如按其发展状况,则永乐鲜红、宣德宝石红、嘉靖矾红、康熙的郎窑红和豇豆红较为著名。

明清红釉瓷器分两大类,

一是鲜红釉瓷器

,这就是我们俗称的宝石红釉。

而鲜红釉瓷器属于釉下彩,名称叫法有所不同,有宝石红、宣烧、醉红、大红、祭红、霁红、积红、极红等。

特别是到了明代,其红釉瓷器可就不同凡响了。

永宣鲜红釉瓷器的特点,是釉层不流不裂,色调庄重肃穆、深沉安定。

由于釉层垂流使瓷器口沿和突出之处露白,俗称“灯草口”。

永乐红釉器的胎、釉相对较薄,色泽光亮鲜明。

宣德器胎、釉比永乐厚,釉层厚度约为永乐的两倍,釉面光泽度相比减弱,温润感明显增强,红釉中似有茸毛。

景镇朱山近些年,曾出土有宣德鲜红釉暗花梅瓶。

这种梅瓶釉面稍有垂流,但不过足,足边整齐。

足边积釉处、纹饰边缘处,红中现青灰色,这是宣德特有的“青虾之背”颜色。

而宣德红釉器,款识有白釉下的青花双圈款和暗刻双圈款两种。

在历代红釉器中,唯有宣德红釉瓷器的玉质感最强,烧得好的红釉器,会像红宝石一样漂亮、迷人。

明代红釉的配方里含有鲜红土,到了嘉靖时鲜红土已开采殆尽,只能改烧矾红器。

故明代人田艺衡记载:宣德之贵,今与汝敌,而永乐、成化也以此重矣。

明后期宣德官窑瓷器的价格,已接近宋代名窑瓷器。

就说明代永宣年间出现的祭红,娇而不艳,红中透紫,色泽深沉而安定。

古代皇室用这种红釉瓷做祭器,因而得名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