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河定县出土了大批“官”字款识瓷器后,学术界基本统一了观点,即认为“官”字款识白瓷,绝大多数为定窑产品。
所以网上或者是市面上的那些,但凡是官窑风格,却又落着“官”字款识的瓷器,均是后期伪造之物。
官窑的瓷器,却是定窑烧制的,怎么可能?
所以,有官子款的瓷器,肯定是有着定窑的风格,而不可能是官窑的风格。
官字款瓷器,十分特殊,它是自宋至清一款独具风景的官(官方瓷器,不是官窑)窑器。
古玩界通常把这类瓷器,解读为古代帝王御赐官员的逝后专用陪葬器。
在古代很早的时期,比如越窑、耀州窑和定窑,都曾烧造过官字款瓷器,其中以定窑瓷器为多。
其时代有晚唐、五代和北宋。
定窑官字款,大多素面无纹饰,多采用花口、起棱、压边等技法,有的还在口、足部镶包金、银扣。
但也有部分存在外刻莲瓣,内刻花卉、动物及里外均有刻划等等。
辽代瓷器款识,带有“官”字款的器物有鸡冠壶,穿带壶、盘口瓶、三角形碟等。
瓷器上的官字款,不是“官窑”的代名词,而是意指定烧单位。
唐宋时,与“官“字有关的机构有两个,一是“太官令”;一是“甄官署”。
前者专管皇帝的饮食,后者,既要负责供应宫廷用瓷,又要承担皇帝赐给大臣丧葬用的明器。
考古资料表明,除了定窑窑址和窖藏外,唐、五代、北宋和辽的一些皇室重臣墓中,都有出现定窑陪葬品。
如临安晚唐钱宽墓及其妻水丘氏墓、神都辽赵德钧墓、赤峰县辽驸马卫国王墓等,都出土过官字款瓷器。
这类器物,乃是由“甄官署”定烧,用于皇帝赐给已故大臣的丧葬用瓷。
当然,“甄官署“定烧的官字款瓷器,还可作它用。
这里就出现了争议,因为在发现官字款定窑器的早期,其多在古墓之中发现,所以一直被收藏界认为,这是一种皇帝赐给大臣丧葬用的专用明器。
明器在国内就是不太受待见,就像早期的唐三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