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婴分别骑、坐、立于枝上,赤身跣足,婴孩天真顽皮的姿态颇有神韵。
这样最顶级的定窑瓷器,神态自然、逼真,一看就是大师级以上手艺,毕竟已经让三婴具有了神韵。
这个可很不简单,所以,真正顶级定窑瓷器,是十分珍贵的。
而这些还只是一些普通纹饰,在定窑产品之中,印花与刻花、画花一样,均有大量龙纹。
龙纹器多,可并不意味着价值低,因为这样的瓷器,肯定与为皇宫贡瓷有关。
宋代诸窑中,饰龙纹最多的当属定窑。
盘、碗、瓶等造型上,均有龙纹出现。
其构图多呈圆弧状的盘绕姿态,瓶上龙纹则龙体弯曲,龙爪狂舞,凌空飞行,颇有腾云驾雾之感。
再说剔花,相比印花,剔花的工艺就稍微有点难度了。
所以,剔花产品在定窑瓷器中产量不大,主要品种是枕和瓶。
在窑址曾采集到剔花枕残片,纹饰为几何菱状花纹。
瓶有传世品,好像只有一件,早年流散国外。
这就是陈文哲,直接选择孩儿枕作为定窑代表作来仿制的原因。
它就算是在定窑器之中,也属于稀少珍贵的宝物。
当然,只要会做了定窑孩儿枕,定窑其他瓷器的制作,应该就没有多少难度了。
剔花是陶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指刻好纹饰后,把纹饰以外的部分剔去。
这种工艺,还分留花剔地和留地剔花两种。
出现于五代晚期,至北宋早期的磁州窑,具有相当浓厚的北方文化特色。
留花剔地,是在坯体上敷一层化妆土,然后划出纹饰,再剔去花纹外的空间,最后罩透明釉烧成。
花纹凸起,具有浅浮雕的效果,以宋代磁州窑系制品为代表。
后者在施釉的坯体上,剔出露胎的纹饰,如吉州窑和磁州系的剔花制品。
指刻好纹饰后,把纹饰以外的部分剔去。
流行于宋代北方北方的各大窑系,以修武(今属南河)当时峪窑的黑釉剔花瓷器,最有代表性。
以褐地,衬托出洁白的纹饰最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