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宗师之上

此时,他才意识到,真正的宗师级之上,到底是一种什么境界。

应该不会再局限于烧窑技术,而是用更加开阔的视野,帮助制瓷工匠,完成一件瓷器的制作。

这应该是大宗师级别的技术了吧?他能根据你制作的瓷器,专门设计柴窑,并且准确烧制。

这种水平,肯定是大宗师级别。

也就是发现了这位烧窑大宗师的技术,陈文哲才真正第一次见识到,宗师之上,到底是一种什么样子。

他也见识到了这一位大宗师,在整個制瓷工作中能够发挥的作用,也看到了他的积累,他的底蕴!

到了这种程度,他的技术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烧窑技术之中,而是融合在整个制瓷过程之中。

这么说,好像有点抽象,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他已经开始真正的触类旁通。

任何一种技术,到了大宗师的境界,就算其他技术他不会做,但是他懂,而且深入神髓。

柴窑烧制过程中的判断,很难讲清,但是多少年经验积累的“感觉”是精确的。

因为传统,所以技艺中精髓之处,无法像工业时代那样去量化、去复制。

但是,祖辈传承的生活情感和人间理想,在口口相传之中,在日复一日的经验之中,融入人的神魂。

比如说,这位大宗师一眼就可以辨别出来,现代烧窑之法的作品,和柴窑烧制出来的瓷器的区别。

只是这份本事,就可以让他在古玩市场上无望而不利。

好的瓷器,肯定是使用柴窑烧制,就算是现代艺术品,柴窑烧制的价格也很贵。

用这样的眼光,这样的经验,在古玩市场上捡漏还不简单?

可惜,这样的感觉,这样的能力,只能是在最“原始”,最贴近生活,日复一日的烧窑过程当中积累出来的。

就说这位大宗师,他已经烧柴窑3000多次,坚守窑洞近50年。

就是这五十年的坚守,让他可以一眼看出瓷器的好坏!

比如采用电或气烧窑,所产生的气泡均匀、有的稀薄,没有古代柴烧所产生的有大、中、小、通透的现象。

这样烧制出来的作品,显然是赝品。

这样的能力,已经超脱出看火这份简单的工作,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师,大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