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胎掐丝珐琅香炉,以康熙和乾隆最多。
想了想,陈文哲先做了一件乾隆的。
这一次做的是乾隆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足熏炉,而且是一对。
熏炉亦称香炉、熏笼,用於点燃熏料驱赶蚊虫。
乾隆时期的珐琅器,以掐丝珐琅为主,工艺细腻精湛,彰显豪华高贵之皇室气韵。
这类盖炉常为宫廷陈设品,实用器,通常放置於大殿内两侧堂陛之下,用以焚香,美化殿堂。
这一对香炉髙253公分的熏炉,胎体做起来很简单,最麻烦的还是掐丝珐琅工艺。
此一对熏炉分器、盖两部分,造型规整;
盖面隆起,鎏金镂雕缠枝卷草为地。
盖顶置同样式镂空钮;炉身为敞口深腹圆底,两侧饰铜鎏金象首立耳,端庄大气;
腹下承象首三足,耳足象首均精工细琢。
尤其足部象首,面额缰璎珞,繁缛华美,与鎏金材质斑斓映衬,光亮耀眼,精致美观。
而象托宝瓶之造型,寓意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工艺达到这一步,已经十分精美,但是,它还是一件掐丝珐琅器。
所以,器身以天蓝色珐琅釉为地,饰缠枝花卉纹,花筋叶脉流转灵动。
掐丝精细,镀金光亮,色泽丰富,纹饰富丽华贵,工艺髙超。
本器珐琅彩釉鲜明艳丽,象首足形体硕大,气势朗阔。
整体富丽堂皇,体现了清代鼎盛时期掐丝珐琅工艺达至巅峰;
不过,就是这样一件作品,价格却并不高,也就是百来万。
而这也就是珐琅器,要是其他品种的工艺品,也不可能随便拿出一件,就价值百万。
像是这种作品,价值百万的,就已经是最平常的东西。
稍微好一点,就是价值千万,再好一点就价值过亿了。
没办法,这是一件平时用的生活用品,堆砌的工艺也不算多,也不算多么高明。
所以,这么一件熏炉,价值也就百多万人民币。
而像这样的珐琅器,在清中期还有不少。
不对,应该说像是这样的香炉,数量还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