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四岁小儿封王

太子朱标想了想,说道:“若是以秦国的军功制为大明的宗室体制,那岂不是说,皇室成员的待遇,也会一落千丈?”

“没有军功的人,是不能封爵的,他们只有皇室的爵位,根本没有任何权力,更不要说封地了!”

“如果我大明朝有个野心勃勃的大臣,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父皇,藩屏制度关系到大明的根本,还请三思!”

朱标感觉,现在的局面,已经完全在他的掌握之中。

淮西和藩王的势力,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咱也没打算改变皇室宗亲的体制,可是……”

朱元璋看了一眼长子,脸上露出一丝伤感。

大儿子朱标,在洪武廿五年就去世了。

如果没有这事,他老朱哪里需要担心这些。

“标儿!”

朱元璋叹了口气道。

“你现在确实可以压制住其他藩王兄弟,但大明后世的君王却注定容不下他们。”

“若咱在有生之年不能解决这事,只怕汉朝的七王之乱即将会在咱大明上演啊。”

朱元璋原来的想法也与朱标一样。

太子坐镇京城,其他儿子全部出去就藩。

等回头太子上位,以其威望一众藩王必定不敢有所动作,到时候削不削藩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可一旦朱标不在,那一切可就变了!

幼主可欺啊!

“父皇放心,有儿臣在,大明永远都不可能出现七王之乱的情况。”

朱标笑着说道:“不过北元和乃而不花这些余孽在,还得父皇帮帮儿臣,多培养一些大将。”

“说的不错,咱确实得再帮你培养一批心腹大将出来。”

朱元璋看着眼前长子,一些事情被他埋在了心底。

“标儿,你觉得朱高煦这小子如何?有没有可能成为大明第二个常十万?”

常十万!

一人可当十万军!

说的就是朱元璋的老伙计,常遇春。

“父皇似乎对高煦侄儿颇为重视。”

朱标思索片刻后才道:“对于老四家孩子,儿臣倒是更喜欢高炽侄儿一些,虽说他气虚体胖,但却在如此年龄就已具备内政天赋,堪称神童。”

听到这话,朱元璋开怀大笑道:“哈哈!看来老四还挺能生的,这一下来了俩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