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三年

「陛下,百济战乱的确已经平息了,但扶余丰璋兄弟尚在,他们逃往倭国时同行的尚有万余人,只要他们兄弟一日不除,百济便一日不解后顾之忧!」

「扶余丰璋兄弟的确是件麻烦!」李治眉头微皱,他看了看金仁问,金仁问微微点头,天子微微点头:「不过若想出兵倭国,只怕大唐也是力所不逮。」

「陛下,处置扶余丰璋兄弟,无需出兵倭国!」王文佐道:「只需要一介使臣,就能让倭国将二贼首级献上!」

「哦?」李治饶有兴致的重新打量眼前的年轻人,显然对方是在毛遂自荐,虽然觉得有些夸大其词,但听听总没有坏处:「王爱卿,你可有什么方略!」

「微臣遵旨!」王文佐躬身拜了拜,从袖中抽出一张纸来,双手呈了上去:「一点浅见,还请陛下御览!」

李治从宦官手中接过那张纸,粗粗一看心中便有些不快,原来李治自幼受父亲熏陶,甚喜书法,也是写的一手好字,平日里呈上来的奏折文书或匀衡瘦硬、或雄强圆厚,或爽利挺秀、或骨力遒劲,多有当世大家。可王文佐身边没有信得过的秘书,这份方略是自己亲自动手写的,往好里说也只是字迹端正罢了,落在李治眼里,就好似吃惯了美味佳肴的老饕突然面前送上一碗馊饭,只能强忍着看了下去。

看刚看了两行,李治的眉头就舒展开来了,浑然忘记了笔迹,问道:「王爱卿,你这上面写的可是事实?」

「陛下,微臣上面的每句话都有注明出处,是多人印证的,或是出自某人之口,或是微臣推测,都有一一注明。」

「哦?」李治闻言细看,果然王文佐这份奏疏上与自己平日里看到的文书有些不同,每说一件事情,后面就要朱笔写明消息来处,比如文章开头就说「倭国王位空虚,自上任倭王去世后,中大兄皇子执掌朝政,攻杀有间皇子,朝中多有怨言。」而在这句话之后就用朱笔注明这件事是从守君大石、物部连熊等六七名倭人、百济人口中得知,相互印证,可信度非常高。而后面王文佐又说「倭人信奉神灵,女子掌神教者,亦可为王,有间皇子之妹琦玉皇女乃是天照神宫的首席巫女,在倭人中极有威望,又对中大兄皇子有杀兄之仇,可以利用」,这句话后面就注明是王文佐自己的推测,可信度要低不少。

李治一开始还觉得这文章毫无文采,字迹拙劣,简直是辣眼睛。可渐渐便感觉到其中的妙处,平日里送上来的奏疏虽然个个文采飞扬,字迹隽永,可也就说个结论,最多说个原因然后得出结论,比如某地发洪水,今年欠收,要求今年的租庸调减免;或者明年要攻打吐蕃,要求修建兵站若干,请求朝廷调拨多少钱粮。而眼前这文章可就细致多了,每条情报都写明来源,可信度,然后主张怎么做的原因,等等都不厌其烦写的清清楚楚,上位者看起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做起决策来可就省力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