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文佐返乡4

天色已晚,醉饱的村民们扶老携弱,各自离去,晒谷场上已经空了大半。王文佐令撤了残羹,重新摆放,好让自家随从进食。

“明公富贵还乡,可喜可贺!”曹文宗举杯道。

“好好!”王文佐喝了口酒,放下酒杯:“文宗你如今也是七品武官,也可以回乡看看了吧?”

“回乡?”曹文宗露出为难之色来:“我年少时就离乡,乡里的事早就淡忘了,不回也罢!”

王文佐没有说话,他自然能看出曹文宗此时的言不由衷,若是他没有记错的话,曹文宗之所以去长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曾经得罪了一个人,若是返乡怕连累家人。他本以为现在的官职已经足以消弥过往的事,没想到在曹文宗眼里还不够。

王曲坐在旁边,他作为王文佐的“父亲”,理论上是今日宴席中身份最尊之人。但他却丝毫没有身处尊位之人的自觉,只觉得屁股下面的椅子似乎长出了许多尖刺,难受之极。他想要为儿子出言求情,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说起。

正当他左右为难时,下首传来一阵喧闹声,却是下面正在进食的衙前都士兵们酒后兴起,纷纷赌斗起来。王文佐听到了,也不着恼,接下腰间的金带,笑道:“告诉下面的儿郎们,今日赌射第一的这金带便当做利物赏给他!”

王文佐腰间金带便是蹀躞带,自北齐以来,中国衣冠多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蹀躞带佩带弓剑、愉悦、算囊、刀砺之类,用皮革制作外面裹上黑色或红色的绫绢,上面悬挂着刀子、火石袋、针筒等七种物品。

像王文佐这等朝廷高级官吏腰间的蹀躞带自然不会只用皮革,用金箔金丝编串羊脂玉而成,乃是价值数百贯的宝物。众人闻言大喜,纷纷起身收拾。

不一会儿便将晒谷场清理出一大块空地来。共设了两个箭靶:一个在一百二十步开外,平地竖起一块两尺见方的厚木板,中间用木炭画了个香瓜大小的圆圈当靶心。另一个在更远的一堆沙丘顶上,也竖着同样的木牌,木炭靶心。

当过府兵的王曲,一看就知道要射中前面的一个箭靶,已非易事,他自己年轻时也就能勉强射到那么远,射中更是休想。第二个箭靶,据他目测,至少有两百二十步距离。

当初他所在的兵府中人能射中二百步远的已是绝无仅有,听说河东关中那边才有人射到二百五十步。

少年亲兵们一个接着一个地上来射箭,一个接着一个地前去领奖或者受罚,秩序井然。他们在发射线上,摆好架势,箭矢刚刚上弦。

同伴们便大声鼓噪起来,一直要到他射完五发箭矢以后,叫喊才平息下来。这时隐藏在箭鹄背后地窖中的看靶就快步奔出来,检查成绩,拔去箭矢,挥舞着火把向人们报告射手的成绩。

总的看来,成绩是惊人的,一般都射中三、四箭,即便没有射中靶心,也都能射到靶上这在战场上其实已经射中了,那些靺鞨少年的甚至有五箭全中的。

一个水平较差的弓手他每射出一箭都要摇头叹气,表示偶然的失手,使他失却了平日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