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页

兴汉[校对版] 魔力鸟 1627 字 2023-03-15

而散步谣言,江东谋士也不少,鲁肃、诸葛瑾等人肯定会在第一时间识破。不过只要谣言传开,刘琮的目的就达到了。将来也会给刘琮出征提供一个借口。同时随着谣言的传播也能在江东百姓中引起轰动。

当然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军队。很快刘琮就收到了张昭的回信,张昭在心中感谢刘琮的褒奖,同时指出,江东人杰地灵,带甲数十万……反正那意思就是,谢谢老板赏识,不过我在这里一切都好。我们江东地盘虽小,但兵强马壮,想要吞并江东并非易事!

能够收到张昭的回信,刘琮已是十分满意。诸葛亮此前就提醒过他,张昭此人十分高傲。现在看来至少自己没有被他轻看。不然像当初陶谦那样,辟用他,他却跑了,多尴尬!

而锦衣卫传递回来关于孙权和孙绍等人的举动,更是让刘琮相信,歩流铭的行动收到了效果。现在刘琮要考虑的是,如何更加直白的抓住这些人的痛处,如何扩大影响。

要扩大影响,就必须有点狠招!这一次,刘琮将目标锁定为江东支柱之一的鲁肃。初一提出这个计划时,法正和诸葛亮等人都不明白刘琮葫芦里要卖什么药。

如果说,张昭是主张统一的,而且不受孙权待见,倒是还可以争取。这鲁肃虽然主张孙刘联盟。但却是和周瑜一脉相承,坚决怂恿孙权独立,儿不接受朝廷限制的。

他们那里知道刘琮是个穿越者,对于三国这段历史可是研究得不能再研究了。就是这个鲁肃,江东的支柱,在投靠江东孙氏之前,可是与江北的曹操势力中诸多人有来往!这一点就可以利用下!

根据刘琮的了解,历史上的鲁肃曾经两次投靠江东孙氏。第一次是建安三年孙策在世时。“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

袁术闻其名,就署东城长。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馀人,南到居巢就瑜。瑜之东渡,因与同行。”

不久之后,鲁肃就以还葬祖母为由,辞别孙策回到家乡东城。或许当时的鲁肃并不看好,或许鲁肃真的是个孝子,总之,鲁肃是离开了!

第二次是孙策死后。而且鲁肃投江东前,曾出现过刘晔劝鲁肃投奔巢湖郑宝的小插曲。

三国志中曾经有记载:刘子扬与肃友善,遗肃书曰:“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急还迎老母,无事滞於东城。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馀,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观其形势,又可博集,时不可失,足下速之。”

肃答然其计。葬毕还曲阿,欲北行。会瑜已徙肃母到吴、肃具以状语瑜。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谓肃曰:“昔马援答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

今主人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且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天符,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骛之秋。吾方达此,足下不须以子扬之言介意也。”肃从其言。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来,当初鲁肃已经答应刘子扬投奔郑宝,而周瑜抢先“徙肃母到吴”,力劝之下,鲁肃这才答应事孙。这就值得玩味了,说得难听一点,这鲁肃是被周瑜绑架,不得已而事孙!

当然,这些只能说明鲁肃可能事吴是迫于无奈,但并不会影响孙权对其信任。而鲁肃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对江东政权的忠心。但刘琮可是知道,鲁肃除了跟曹操集团的红人刘晔交往甚密之外,还跟其他人有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