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页

兴汉[校对版] 魔力鸟 2186 字 2023-03-15

曹植自幼颖慧,十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深得曹操的宠爱建安十五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他便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也在其中。在众人之中,独有曹植提笔略加思索,一挥而就,而且第一个交卷,其文曰《登台赋》。曹操看后,赞赏不止。当时曹植只有十九岁。

自此,一向重视人才的曹操产生了要打破“立长不立幼”的老规矩的念头,要将其王位交给这个文武全才的儿子曹植。因此曹操对曹植特别宠爱,并多次向身边的人表示“吾欲立为嗣”。曹操的这一想法,非但没有给曹植带来什么福分,相反给他后来制造了不尽的痛苦,使他后来卷入争夺世子的漩涡之中。

然而曹植率性旷达,不知道砥砺言行,饮酒也不加节制。典型的持宠而骄。相反,曹丕则善用权术,自持内敛。情报现实曹植此时正在西面跟随曹操征汉中,而曹丕负责守许昌,有司马懿、吴质等人辅佐。刘琮想要给他们找点事情,最好的办法便是给曹植出头的机会如此一来,曹丕必定担心,从而在粮草组织方面可能拖住曹操。

于是刘琮不辞辛劳亲笔一封,信是给曹丕的!在信中刘琮非常直白的说道,今后天下大势必将是二分天下,而二分者非曹操、孙权与汉室,而是刘琮与曹丕。刘琮直言自己拿下江东之后便是接受汉天子禅让以示正统。当然刘琮也没忘了对如今曹氏大家赞赏。

随后话锋一转,曹操者,世之英雄,琮内心佩服。然英雄迟暮……反正那意思就是这世界是我们大家的,是他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将来归根结底是我们的!琮很欣赏曹丕这个对手,如果在有生之年无必胜把握何必惺惺相惜?

当然惺惺相惜是有前提的,刘琮自信,南方的半边天下在自己的掌控当中,也预祝曹丕能够顺利掌控北方。如此一来就算他日早战场相见也是人生一件快事。不过刘琮也不会忘记添油加醋的欣赏下曹植之才华,转而叹息自己大哥帮着外人欺侮自己,三弟不成器。刘琮很是羡慕曹氏一门三文豪,羡慕曹丕有几个好兄弟!亲笔信之外也不忘备上一份私人礼物,由韩嵩自襄阳出发前往许昌。

另一路则是伊籍带着大汉皇帝的圣旨前往汉中。无非就是为表彰曹操平定天下,尊崇汉室与刘琮缔结和平盟约并且坚实的践行。朝廷册封为魏王!其子曹植曹子建才高八斗,擢为凉郎中令领汉中太守。

郎中令始置于秦,为九卿之一,掌守卫宫殿门户。汉初沿置,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职。郎中令的属官有负责议论的大夫;负责宾客迎送、接受群臣奏事的谒者;供奉宫廷、等待受职的诸郎;以及期门、羽林等禁卫军。郎中令的职掌也比较复杂,职掌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主要职掌和其它职掌。主要职掌包括宿卫警备、管理郎官、备顾问应对,劝谏得失、郊祀掌三献、拜诸侯王公宣读策书。

曹操自己要称王称帝,刘琮自然不会舍不得一个九卿,再说曹植也会真的跑到襄阳来要俸禄。但偏偏就是这个郎中令却很有讲究,他是曹丕的顶头上司!曹丕曾经在汉天子还在许昌,曹操任丞相时被封为五官中郎将。刘琮不怕曹操说自己胡闹,也不怕曹操不接受。反正自己就是一心去向曹操示好的,同时让曹操不要忘记三年和约还有一年呢。

毕竟汉天子在襄阳,只要曹操不称帝,那他就是大汉的臣子,朝廷至少从道义上能够管一管他。当然刘琮最重要的动作还是让黄忠从襄阳出发带着五千人马进驻上庸,上庸原本就留有四千人,此举就是为了让黄忠居中接应,无论曹操从汉中进川还是从长安下宛城,黄忠都能第一时间接应。

做好这一切之后,黄权也终于不辱使命的将张昭父子和小乔母子三人接到了柴桑,黄权这一趟任务不比当初从许昌劫天子轻松。虽然江东陷入混乱,但像从吴县千里迢迢接来众人,首先说服张昭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公子孙绍被杀,张昭万念俱灰,若不是大乔亲笔书信,就算是将张昭的府邸烧了,张昭怕也是不肯离开。当然小乔母子三人就容易得多,小乔是个聪明人,姐姐被孙权逼得去当刺客,外甥被杀了,他虽然是周瑜的妻子,但吴县已经没有人能够保护他们母子的安全了。当然能够接出这些人,除了锦衣卫之外就是许铭和一些心中牵挂孙策的人帮忙。

许铭现在在曲阿算是站稳了脚跟,锋芒直指吴县,让孙权不敢小视。而柴桑方面的接连失利,让孙权忙于应战,征兵、训练、募集粮草都需要人来做,所以在杀了孙绍之后自认为内部不安定团结的因素已经去除。孙权当然认为自己的嫂嫂无论刺杀是否成功,都是死路一条,所以她才敢趁乱杀了孙绍,断了许多人的念想,也确保战争时期没人再觊觎他的位置。

不过这一次并没有像当初接应诸葛瑾、陆逊一样,拖家带口的将族人带出来。毕竟双方已经水火不容,多一个人多一份危险。张昭见到大乔之后也是抱头痛哭。和别人不同,张昭是江东真正的元老。受到孙策的重用,官拜长史和抚军中郎将,孙策的领地上几乎所有重要的事务都由张昭经手,他为孙策打平江东做出了很大贡献。

虽然孙权主政之后张昭备受冷落,但他依旧是文官之首。同时还是孙绍的老师,肩负着培养公子的重任。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孙绍被害,张昭内心十分自责,以至于到最后却是大乔反过来劝他。

最初几天,刘琮也由着江东故人叙旧,在张昭抵达柴桑的第三天,刘琮这才专门前往拜访。一个是文武全才,大汉年轻的丞相,一个是孙策眼里的管仲。两人见面之后少了许多寒暄,而是默默的打量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