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页

“人老了,记性也不是很好,老夫记得,你们三个好像都是舰长了吧?”

“老师还说记性不好?没错,我们三个都是舰长。完勋(王翊)兄军衔最高,上校。现在是魏忠贤号重巡的舰长。我和幼安(董志宁)都是中校,学生是佛山号驱逐舰的舰长,并且是第三驱逐舰支队的领舰。而幼安是琼州号轻巡的舰长。”

“魏忠贤号?嘿,这个家伙死了就死了吧,居然还捞到一艘重巡命名。哎,真是好运气。”

“老师,当年国家没发行纸币的时候,不是急缺贵金属入市么?皇上不得已卖出军舰的命名权。而且,以老师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将来老师百年后,怕不是要有一艘战列舰以老师的名字来命名。”

“哈哈哈,那就托你吉言了。不过完勋啊,老魏虽然是个宦官,但他做东厂厂督这些年,从未构陷过国家大臣。所以,你在这艘以他为名的战舰上,不要有什么别捏。”

“老师放心,学生对宦官没有什么歧视。像魏忠贤这样安静、不生事的厂督,比起以前的刘瑾、汪直什么可好了太多。魏家人遵从他的遗愿,将其一缕头发装在盒子里放到舰上,学生可是让勤务兵每天都为这个盒子做保洁的。”

“嗯,那就好。”老头子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跻仲啊,你负责的驱逐舰,据老夫所知,应该是海战里刺刀见红的舰种吧?”

“正是如此,老师。驱逐舰,身板小,火力弱。无法与敌人的大舰对抗,对岸炮击的能力也近似于无。但是他速度快啊,学生带的佛山号,是天启二十七年才下水的新舰,最高速度达到了二十七节。如此航速,在激战中,冒着漫天的炮火,左右闪躲后,高速底近敌人大舰,然后放出鱼雷。梆梆~樯橹灰飞烟灭!”

虽然冯京第说得很是轻松,但老温到底是做过首辅的人。退下来这么多年,朝廷专门给高级官员制作的内参从未短过他一期。所以在听完自己学生的讲述后,他眼里的忧虑怎么都藏不住:“哎,若是以前的那些比乌龟还慢的高压空气鱼雷,你这个驱逐舰舰长很大概率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不过现在嘛……”

“老师慎言,按照保密权限,幼安和完勋有些事情他们不知道,暂时也不能知道。”

是的,自内燃机研发的临门一脚被一个不识字的铁匠踢开后,接到报告的朱由栋立刻让朱逵柚做了一个基本型的内燃机:初步测试,热效比将近10——这已经和大明目前顶级的蒸汽机差不多了。

然后朱由栋做出的指示是:研发更高动力的内燃机啥的不急,首先要做的是将内燃机小型化,尽快的装到鱼雷上。

要实现这一点,说起来是真的很难——难在发动机小型化,难在规模化生产。但做起来,如果只是解决有无问题的话,还真的不难:大明,或者说中国宫廷的能工巧匠实在是太多了。在历史本位面,顶级的皇家工匠甚至可以在鼻烟壶的内壁上写下整部金刚经——要论微操,此时的中国匠人吊打全世界。

所以,在有了基础的原型内燃机后,不求量产,只求手工制作的话。大明的能工巧匠们完全可以把内燃机等比例的缩小,再缩小,并且做得分毫不差。

当然,纯粹的手工制作小型内燃机,质量是不错的,但是这效率和成本就极高了。不过朱由栋也不在意:这是划时代的热动力鱼雷,水下速度可以超过二十五节,最大潜行距离超过三千米——如此鱼雷,在这个时代,那就是超级大杀器。虽说纯手工的这种鱼雷,大批皇家工匠紧赶慢赶四个月,也就弄出来三十枚。但若是在海战的关键时刻,这三十枚鱼雷突然出现,击沉了那么一两艘敌人的战列舰呢?

佛山号驱逐舰,一是舰龄轻,二是舰长能力强。所以和其他四艘驱逐舰一起,瓜分了这三十枚特殊的鱼雷。作为舰长,冯京第当然是知道这些鱼雷的厉害。而温体仁作为退休首辅,也能从绝密内参上了解到这一情况。但是其他两位,就真的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