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页

他们江南人士景从代王,运作漕运诸事,可以说是出人出力,输送江南民资襄助国计,为的就是能够相得益彰,可不是为了穷榨江南民血为别人铺设上进之阶!

王方庆回避梁王的拉拢,并不是因为他高风亮节、不想进入政事堂。而是深知跟代王相比,梁王无论胸怀还是才器都大大不及,一旦他为了宰相势位转投梁王,那是典卖乡资以求虚荣,漕运改革在梁王干涉之下必成稗政。

可是代王近来的一些做法,也让王方庆有些捉摸不透。汴州姚璹遣人来告,近日运河漕渠两岸粮价飙涨,大笔民资搜购粮货,隐隐可以追溯到代王身上。

尽管王方庆在文昌台借着军粮输送为由头将此事进行淡化处理,可是代王并没有就此向他细述缘由。联系梁王对代王所流露出那不加掩饰的恶意,王方庆对此也是既惊且疑,不敢深思。

或许自己想得险恶一些,但如果事实果如王方庆所度,那么他觉得代王暂时退出中枢未必就是坏事。

持械在手,胆气自肥,可眼下的代王胜算几近于无。此前为了谋求一个政事堂相位尚且不能,不得不退求其次。区区五千肃岳军,甚至都远不足北衙半数,也实在不足以带来什么质的变化。

哪怕畿内声势再壮,可一出两京,那些诸州在事者,谁又曾沐代王恩威?

第0457章 手中有剑,可斩凶恶

八月中,本来是梁王武三思给代王所统肃岳军限定的归朝之日。然而日前朝廷所遣前往岭南案查流人谋反的使者万国俊、刘光业,先后被强人狙杀于嵩山南麓的驿途中,使得事情又发生了转变。

圣皇陛下对此自然是震怒至极,于朝堂表态一定要严查到底。

武三思自然怀疑这是代王不想归都而使用的手段,同时也通过党徒们将这份怀疑表露出来,上书弹劾代王虚奏功事,五千劲旅久巡无功,仍然不免纵恶行凶,提议代王归都受审,另以别员出使代掌肃岳军。

但这一提议当然遭到了众多朝臣的反对,本身肃岳军就是专事专遣,主要的任务就是肃清从神都到嵩山、以及嵩山山麓周边匪迹。而万国俊等两人遇害之地已经超出了这一范围,肃岳军也不可贸然越境巡察。

其次,相较于追究代王责任,似乎案发地所在县域更值得追究。因为就在此前不久,相关州县还接连上奏境域太平、匪迹绝无,提议朝廷将肃岳军召回,然后就发生了这种恶事。

为了保证政绩或者出于别的原因,地方官员虚报情况、粉饰太平,这也是经常会有的事情。也正因此,朝廷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分遣诸道使者出巡,以调查各州真实情况。

在略作权衡之后,圣皇陛下采信后者,主要追究地方责任,并让肃岳军扩大巡察的范围,一定要肃清嵩山近域匪踪。

与此同时,圣皇陛下又加派使者继续南下,并着肃岳军分兵保护,送出河洛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