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8页

被大唐如此恶意的针对,独解支当然羞恼有加。可是随着三受降城建立起来,河曲与漠南之间的阻隔更加牢固,回纥想要独力起兵叛唐,实在是力有未逮。

李昭德入镇之后,一再向独解支示好,并且透露出大唐下一步的战略重点是在西面的青海,在河曲方面并没有大动干戈的打算。

李昭德的一面之辞,当然不足为信。可是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大唐的确给予了回纥极大的优待,甚至就连部族中其他一些深恨大唐跋扈残暴的首领们都转变了口风,认为骊山演武的确是一场适逢其会的误会。

特别这一次入京朝贺,李昭德更是做出许诺,只要独解支肯亲身入京,那大唐便会将盐州的盐田分割给回纥协同经营。这可是其余河曲诸胡统统不能获得的优待,当中所涉及到的利润更是惊人。

因此就算独解支本身并不愿来,可其部族诸众却连连敦促。再加上吐蕃与大唐之间的形势陡然变得严峻起来,也显示出李昭德所言非虚。所以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取舍之后,独解支才最终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他当然也明白,大唐即便是有善意释放,必然也是暂时的,但他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借着大唐边务策略的取舍,正可快速壮大本部势力,只有自身力量变得更加强大,在之后的事态发展中才能掌握到更多的话语权!

第0925章 英主名臣,相见两欢

诸胡酋首宾使当中,人数规模最大的还要数来自西域这一群。

自汉以来,中原皇朝的势力延伸到西域地区,西域便有三十六国之称。进入唐代之后,这个数字同样没有怎么减少,而且还有增加,甚至一度多达四五十个邦国政权。

这些邦国势力有大有小,虽然也有高昌、焉耆等直接被大唐讨伐攻灭并对其地其民直接实施统治的国家,但到目前为止,西域仍然存在的邦国也有将近四十个。这一个数字,还并不包括西突厥十姓以及其苗裔势力所建立的政权,由此也足见西域方面的情势之复杂。

面对如此复杂的胡情局势,大唐方面想要维持其羁縻秩序正常运行,自然也需要多种手段的配合运用。

后世所熟知的安西大都护府,自然是西域方面级别最高的军政机构。而在安西大都护府之下,还设有十六个都督府以及七十二州。这些羁縻州府基本涵盖了西域方面颇具规模的胡部邦国势力,在安西大都护府的管辖之下,共同构成了大唐在西域方面的羁縻秩序。

只不过,这些羁縻州府大多设立在大唐刚刚征灭西突厥、在西域方面势力与影响最强盛的高宗龙朔年间,而在之后,大唐的边务重心便转移到东北的高句丽方面,吐蕃则快速的崛起,并在兼并了吐谷浑之后,开始将手插向西域,与大唐争夺在西域的霸权。

之后几十年间,代表着西域霸权的安西四镇在大唐与吐蕃之间多番易手,尽管最终还是大唐通过在安西驻军巩固了对四镇的占有,但在这个争霸的过程中,吐蕃也通过实际的行动让西域诸邦国意识到其国乃是一个实力不逊色于大唐的强大政权。

所以,如今的吐蕃在西域也是颇具影响力,不乏原本臣服于大唐的西域邦国势力倒向吐蕃,高宗年间在西域所缔造的羁縻秩序自然也就很难再维持在全盛时期。

近年来,大唐的国力虽然渐有回涨,且吐蕃本身困于内斗,也很少再在西域挑衅大唐,但是较之高宗旧年的全盛时期仍是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