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我就是来看看。”王笑挥了挥拒绝,浑身都散发着威严。

他今天是主要是来谈恋爱的,视察只是顺便。

王笑伸手在黄小木肩上拍了拍,笑着说了一句“放松点”便领着淳宁坐到角落里用饭。

淳宁不太习惯在这么多人的场合用饭,也不肯多吃,只是四下看了一会,问道:“那些便是夫君新选出来的寒门子弟?”

这不太难看出来,这一批孩子的气质看着和先前见到的那批显然有很大不同。

“是啊。”王笑道:“张光第的兄长张光耀今年十六岁,文武双全胸有韬略,在讲武堂呆个一年就能出任校将,张光第十二岁,培养几年也可以成为栋梁。但这样将门子弟总还是少数。其他士族子弟就算差一点,也是识字明礼,眼界不低。有了基础,把思想品德教好了,三五年就能陆续得用。寒门子弟就得从小教起,从识字教起,要学的太多了,慢慢来吧。”

他说到这里,看了看黄小木,又道:“这是门第之间的差距,没有大毅力的话,极难在短时间克服。这个黄小木心志不错,但以后能成长到什么样,还得看他自己。”

王笑其实是有些遗憾的,他当然也希望创造出更平等公平的环境。但这种差距不是他一个人在一个时代就能弥补的,他能做的也只有开一个头,给一些人以机会,剩下的只能靠他们自己去挣。

淳宁倒明白王笑的意思,低声道:“汉高祖奋三尺之剑,遂成帝业,自述唯‘知人善用’四字,其大帝能成,在于开创了一个赏罚分明的体系、掌握世间英杰;唐太宗开创科举,把世家大族当中的人才纳入朝廷当中,谓曰‘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她说到这里,转头瞥了王笑一眼,又道:“夫君是想再改进用人的体系,让更多人杰得用?”

王笑其实只是按记忆里的东西照本宣科,本是没想到这一层,此时淳宁一说,他想了想,发现竟还真是这么回事,不由哑然失笑。

科举制度背后,何尝不是上位者在笼络世家与寒门当中的人才,换成讲武堂或那些杂学学院,也就是成本更高,效果更快的手段而已……

“眉儿好聪明啊。”王笑道。

约会了半天,他对淳宁的称呼又变了变。

“我不过是瞎说的啊,一点也不聪明。”

淳宁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又补充了一句:“夫君才是最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