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页

建安五年时,江淮豪霸们在梅乾的建言之下,降伏于扬州刺史刘馥。

当时,曹公新收降青徐两地的地方豪霸和贼寇首领臧霸、吴敦、尹礼、孙观、孙康等人,对之极尽礼遇优容,不仅亲自接见彼辈,还以臧霸为琅琊相、吴敦为利城太守、尹礼为东莞太守、孙观为北海太守、孙康为城阳太守。这几乎是割青徐二州、委之于臧霸等人了。而臧霸本人更在不久后升任徐州刺史、威虏将军、都亭侯,得曹公恩宠之深之厚,无以复加。在梅乾看来,江淮豪霸们的实力,绝不比青徐豪霸逊色,而曹公稳定扬州的急切程度,又超过对青徐二州,再加上扬州刺史刘馥单马造合肥,手下连一百个兵卒都拿不出来……这时候己方领数万百姓部曲来投,难道刘馥乃至曹公,不应该扫榻相迎、高官厚禄以待么?

谁也没有料到,梅乾的期盼最终完全落空。或许因为扬州直面东吴的势力,而合肥左近更是扼守濡须水、施水、肥水北上航线的要冲;要在这周边保留如青徐豪霸那样的半独立势力,从来就不是曹公的选择。刘馥在扬州任上的数年间,修建城池、维护水利以及大规模屯田,莫不征调豪霸们的力量,却鲜少给予回报。甚至连州府中的官吏,也多以另外召集的士子担任,刻意避开江淮豪霸们的举荐。

因此,对刘馥的降服,是豪霸们极不满意的决定。可他们面对治政手段超群的刘馥毫无还手之力,更没有胆量与威震中原的曹公对抗,于是只能把怨气发泄给提出建议的人。梅乾因此饱受攻击,从此失去了在群体中的主导地位。

好在局面终究出现了转机。建安十三年,曹公的大军在赤壁被吴侯和刘豫州的联军击败,军事力量受到重创;而扬州刺史刘馥于同年病亡。年底的时候,吴侯趁机以大军威逼合肥。于是梅乾再度出面。他在极短的时间内四处奔走,说服了各家豪霸在庐江起兵呼应吴侯,并竭力切断驻扎在南阳的曹军主力与合肥的联系。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此举不仅将是江淮豪霸们翻身的开始,更会是梅乾本人飞黄腾达的开始。

可结果呢?

结果就是现在这样,江淮豪霸们又一次失败。这次的失败比上次更加惨痛,以至于所有人都被曹军追赶着,成了丧家之犬。

对素以擅长谋划的梅乾来说,第一次的选择错误,可以说是运气;第二次,就很难解释了。

梅乾深深地叹气。

他对自己说,不能再失败了。

第0053章 梅乾

叹气的动作可能扯动了梅乾在六安守城作战时产生的伤口,剧痛使他佝偻下身体,踉跄了几步。身边的护卫们慌忙要奔来搀扶。

梅乾用双手支撑膝盖,向护卫们摆了摆手,让他们不必过来照顾。他深信,身为一名首领,不该把虚弱、忧虑或畏惧之类的负面状态表现在将士们的面前。

他慢慢挺直腰杆,让自己站得笔直。这个动作使得颈部暴露在山中凛冽的寒风中,那风呼啸着刮过干燥松弛的皮肤,就像刀割一样生疼。自从上了年纪,梅乾已经习惯了舒适安逸的生活,好几年没有遇到这么辛苦的日子了。往年这时候,他已经把自己裹得暖和,靠在火炉边打瞌睡,身边还有几个会疼人的小娘子陪着,偶尔暖杯热酒来饮。可现在,他只能穿着一身戎服,在戒备森严的山野间往来巡视。

毕竟这次失败太惨重了,所有人都在狼狈万分地挣扎亡命,梅乾也难辞辛苦。

梅乾非常明白,江淮豪霸的这次投机失败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因为各家豪霸家族之间只是联盟关系,没有实际统属,所以雷绪在灊山大营军议时,对梅乾并无指责。但他随即任命自家长子雷脩为断后部队的主将,而以梅乾为副,这就将他的态度表达得至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