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5页

雷远深深叹了口气。到这时候,他忽然明白了。

任何一个决定,一定出于某个立场,一定有人受益。

关羽毕竟是汉中王政权中武人的首席,他的决定,始终都站在武人的角度。而荆州的武人,如今已经日益成为一个兼有经济、政治力量的团体。

这些年来,荆州、交州两地,都在全力扶植武人实力,以确保汉中王政权的基本盘,维持军府对地方的强力掌控。

在经济上,两州通过多赐庄园、奴仆或授予行商的许可,使大批武人依靠军功获得了庄园主的地位,至少也成为较有规模的自耕农;而在政治上,大批退伍的军官、士卒以军功得爵禄,进而成为吏员、官员。

按照雷远掌握的数字,踏上仕途,成为实权吏员的武人,目前在交州不少于九百余,而在荆州更多。至于享有田庄、食邑的武人,荆交两州合计,几近万人,还在不断地增长。

这些武人们彼此之间,通过同袍战友的交情紧密联系,加之以相互之间的家族联姻,编织了一张巨大的网络。而这网络形同活物,渴望通过战争来扩张,并天然与掌握地方势力的豪强、掌握文化和上升渠道的士人时有抵牾。

以雷远的视角看来,他们如汉初时的军功贵族,又如北朝唐初的关陇勋贵。这样的团体一旦形成,就会生出其自身的利益诉求,而不会长期作为无意识的工具。

对这些武人来说,太过惨烈的战斗最好不要太多,但垂死的敌人、连绵的战争反而是好事。通过这样的战争,武人们的力量将会愈来愈充实,影响力将会愈来愈大。

而与此同时,试图与他们抢夺战争成果的人,又越少越好。如果能在战争中名正言顺地清除一批,那更是再好不过了。

雷远在交州,早就感觉到了武人们的活跃。但他更清楚,豪强世族的力量,缘于他们巨大的经济基础。数百年来,豪强世族已经习惯了垄断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他们绝不会容忍一个政权的背叛。

如果当真这么做了,汉中王的政权也就失去了政权赖以存在的基础。成了陈涉吴广、王匡王凤或者张角之流。这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是时代的局限性、生产力发展的局限性决定的。

好在雷远有足够的威望,也有足够的清醒来控制住麾下的武人们,将他们的力量控制在一定的程度,至少,与原先的统治阶级保持平衡,至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一些边边角角的施政上,稍稍体现偏向。

即便如此,这也还有赖于交州乃化外之地,一向缺乏有实力的汉家地方士人。

问题是,关羽并没有想那么深。

或许在关羽的意识中,他的决定,是出于自身对权贵、国蠹的憎恶,出于他数十年来始终不动摇的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