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宁宁道:“才不是偷的,是他给的。”她说着用小手指向华不石。
黄伯如沉脸道:“石公子送你回来,你还拿人家的钱,怎么象话!快把银子还回去!”
小宁宁嘟着小嘴,却把银锭又藏回了怀里,不肯交还。
华不石道:“黄先生莫要见怪,令爱在酒楼里卖唱,这锭银子乃是本公子打赏给她的。”
“卖唱?这丫头怎会去做那种事?”黄伯如皱起了眉头,过了半晌才叹了一口气道:“唉,都怪我们做爹娘的没有本事,才让孩子落到这个地步!”
原来小宁宁到临江楼去卖唱,她的父母并不知晓。
华不石心头恻然,问道:“不知黄先生家乡何处,为何会来到此地呢?”
黄伯如又长叹了一口气,说道:“这可说来话长了。我们都是从江陵来了,从祖上算起来在那儿住了上百年,可如今也不得不逃荒出来了。”
华不石和黄伯如述谈了片刻,便已了解了他们一家的境况。
黄伯如祖籍荆州府夷陵镇,本也算是鄂境中的富庶之地。他家里祖辈皆是读书人,其父还曾经中过举人,只不过京试未能通过,也就没有为官。
在夷陵镇,黄家也算是康富人家,家族里人丁不少,也有数十亩田地祖产雇人耕种,日子过得本是不错。然而连续四年的天灾,却令得整个夷陵一带的农人都没了生路,不得不外出逃荒,夷陵变成了孤镇,黄伯如也只得弃了祖业,与家族中的众人一起向北迁移。
黄家本还是有一些财产,只希望能找到一处可以安生的所在,再购置产业定居下来,然而一路向北,整个鄂境全都遭了旱灾,田原荒芜,又哪里有可以定居的地方?
而天灾亦是伴着人祸,行至宜城一带的官道,竟在途上遭遇到了黑道强人劫道,黄家所有的银两资财都被劫掠一空,所幸那伙强人并未杀人,留下了黄家百余口人的性命。
告到官府,宜城县衙门却不受理。只因为按照大明朝的律例,流民本就是非法,况且如今各处盗匪四起,这等劫掠之事官府就算想管,也管不过来。官府衙门不仅不能为黄家追回被劫的银两,还勒令他们返回原籍,不准再外出逃荒。
若留在夷陵能有生路,黄家又何须出来?此时回去,更加是死路一条。没有办法,黄家只得继续往北行,走了十余日,来到这甘林镇已是山穷水尽,身上分文皆无,口粮也全都吃光,只得与其他的流民一起露宿在松籽坡上。
黄伯如一家的境遇确是凄楚,可是在当今的乱世之中,类似这般遭遇其实也甚是寻常,在各境的无数流民饥民中,也不知道发生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