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6页

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正因这个阵的存在,我正式迈入了道门修行的门槛。

马玉荣一样,算不得是我的师父,他只是我的一个收尸官。可是他身上承负的东西,却是华夏史上最光辉灿烂的一份宝藏。

麻衣,陈抟,火龙,三丰……

每一个人都是历史中响当当的人物,每一个人指缝间露出的一点点东西,都会让后世中人研究几千年。

可谁又知道,这一脉的真正源头是在文始先生那里呢?

那个守在关隘,等着骑了青牛的老子通过的一个小小关令呢?

我知道当年老子前辈同尹喜一定讲了很多的东西。

道德经无非是一本纲领罢了。这一点,我在齐前辈,羽尘道长,乃至很多,很多人的嘴里都听说过,那只是一本纲领。

武,无非亿万方术中的小小一种。

在方术的基础上,练到了极致,才能成就所谓的“玄德”。

道德经也罢,后来尹喜著的文始真经也罢,一切都只是一个小小的纲领。

真正丰富的内容,道门前辈们绝不会轻易著书于文字流传。因为,这是一把双刃剑,修习过程中,哪怕只有那么一丁点的小偏差,人瞬间就会因走火入魔挂掉。

因为,倘若不是马玉荣今天跟我讲明这一切,我永远都不知道,“吉凶外起,五纬错顺,四七乖戾,誃离俯仰,文昌统录,诘责台辅”这样几句话的真正含义。

同样我也不知道它们的具体用法,做法,这一切对我来说,永远是不可知的东西。

但好在,我遇到了我的收尸官。

我知道了这一切的真正含义,并且我也知道,做为一个修成了丹的人,应该怎么来处理这个问题了。

齐前辈说过一句很伟大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