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页

罗小山偷笑着,装模作样的看电视。

第二周。

陈易特意飞去了伦敦,看望了正在老旧的造纸厂中工作的高薪工人们。

在工厂主每年都要承受近10万英镑以上的亏损的时候,工厂内既干不动活,也没有活干的老工人们,却因为公会的缘故,每年领着12万磅的薪水,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就是这样将资本家逼的没有活路,最后只能求爷爷告奶奶的卖掉工厂了事。

陈易现在成了这家老旧的80年代工厂的主人。

他要的是老旧的生产工艺和较为标准的机械化制作过程。总的来说,这家工厂在生产加拿大运来的纸浆的时候,技术还是令人满意的。用厂长的话来说:“我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派人了。”

但也就是经验丰富而已。

陈易到了工厂,甚至没有兴趣参观生产线,而是借着扩大生产规模的名义,询问厂长道:“你是否认识,有愿意去朝鲜架设一体化纸品生产线的工人?”

“怎么可能有,大家连中国都不愿意去。”

“50万英镑的安家费,每年10万英镑的固定薪资和最高100%的分红?”

“这样啊……也许有。”

陈易带着同样的问题和待遇,开始询问电力工厂和水厂的工人,有些找小妹破解的资料直接去问,有些则找猎头询问。

同时,他也开始缓慢的接手外国工厂的原料供应环节。

以后,原料送到江北码头,然后运往滨江路的仓库存下,继而从滨江路的仓库,运往西大陆。所有环节都是合法的,除了最后一点,这里需要一些志愿的,再也不回家的工人,就像是电厂、水厂和纸厂拿着高薪的工作人员一样。

反正,去朝鲜要比去西大陆远多了。

陈易下定决心,拨电话给金斗娜:“给我买下陈氏卖场附近的江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