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页

陈易记得对方的名字,微笑回道:“童女士吧?天然橡胶的销路最好。”

回答包含的意思很广,不同的人能品出三四道意思来。

童女士审视着忙碌的装卸现场,赞道:“国际市场上的橡胶价格风云突变,我们都在奇怪,原来根子在此。”

正如大多数的工业品那样,从发现天然橡胶到天然橡胶发力,依旧经过了8个月到一年的准备时间。西大陆不仅扩展了自己的割胶奴隶队伍,而且通过各种轻工产品和冷兵器的利润,牢牢的吸引了来自各个神庙的商人——西江水寨管理十几万的奴隶尤觉困难,老牌的商会却能轻松役使几百万人工作,天然橡胶林在西大陆的分布称不上广泛,要找却总是能找到的。可以预见,若是陈易的高价收购举措再继续几年,定然会有人愿意自行种植或移植橡胶,以求更高的成本。

这就像是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市场一样,有着资本和资金优势的外国企业无论是想要桐油,还是想要猪鬃,都会有大批的地主扩大生产,有大批的码头工人和船工专职运输,有大量的民族资本家进行再加工。

没有谁对谁错,那只看不见的手自然会发挥作用。

在面见“观光客”之前陈易早就列好了一个大纲,什么样的问题能说,什么样的问题不能说,他也都心中有底。

这刻说到天然橡胶的事儿,他就直截了当的道:“有一位印尼华人的自建公司差不多全包了我的天然橡胶。从西大陆来的橡胶成分略有特殊,所以新厂必须调试。目前的情况是分工不够多,一条龙的生产利润虽高,但提高的前景不大。”

“小陈先生高瞻远瞩。”挺明显的马屁,由女士拍出来反而自然的紧。

路过橡胶区,接着就是矿石和各种金属区域。新采掘出来的稀土堆积如山,连绵不绝。

来自中央部委的张沛眼前一亮,三步并作两步,跑出了队伍,捧着一撮稀土又搓又嗅。

“氟碳铈矿?好东西啊,多大的储量?”

“500万吨。”

“产量如何?这里有两三万吨了吧?”张沛再次跑到了前面,过了会,才在武馆学员的伴随下回来,惊诧的问道:“你准备把稀土卖掉?还是卖到日本?他们储存的稀土越多,掌握的定价权就越牢固,这样是送钱给人家。”

陈易头都没回,先翻开名单,看了两眼,才摇头道:“亏你是部委出身的干部,我刚才还以为是学校里来的。”

说完,他又像几位教授笑笑,道:“没有贬低的意思,官员考虑政治,学者考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