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页

他自然知道这一切的来源是哪里,颠颠的小跑着,纳头便拜。

程晋州懒得扶他,直接道:“你去起草个文书,给北汉的皇帝,就说他们的军队,前段时间对我们造成了损失,理由你可以再遍一点,然后让他们陪10万户人口给我。就这样,去做吧。”

“给北汉皇帝,那,不是国书吗?”徐龟年总算是做过举人的,不算太无知,小声道:“国书只能由中央颁发……”

“给中央一个备份,今天两份就一起送出去。另外,你在里面注上,3天后,我和姜璜四级星术士,泰宇四级星术士,孔玮四级星术士,回民仁四级星术士,将一起去边境一趟,看看北汉的风情。”

“还有我,李仙凤四级星术士。”消失了一天的李仙凤,蒙着面纱出现在门口。

第三百零一章 罗山关

有程晋州特色的国书,以德安县令的名字,一份送往北汉宫廷,一份送往大夏宫廷。

双方的愤怒程度基本差不多,北汉是被邪恶的恐吓所激怒,大夏皇帝陛下更多的是因为程晋州越俎代庖的私自行为。

换个人选,小小的德安县令大约早就换了人选。然而,如今皇帝们的想法已经不能影响到德安县衙了。五名四级星术士与其说是恐吓了北汉皇帝陛下,不如说是恐吓了北汉和大夏两位皇帝陛下。就算是再无知的上位者,也能够理解五位星术士毁天灭地的威能。

在徐龟年和宋恒的领导下,县里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征集船只,收集牛车马车是主要的工作。南陵城和绍南城同样动了起来,程晋州走到今天这一步,其老爹程允安先生也没了顾忌,顶着上峰小小的压力,使南陵实质性的加入到了战争准备的阶段。绍南长史程允泉甚至已经集结了军队,作出随时准备上前线的样子——当然,仅仅是样子,大夏的地方军,从来只有捕盗的份。

运送10万户人口回德安,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有人或许会说,最短不过五六百公里的路程,走过来就行了。然而,让数十万人徒步行走,是一个看起来可行,实则糟透了的主意。两国之间的道路总是最糟糕的,在最差的地段,也许仅有允许两三人并行的小路。假设40万人,平均4人并排成一串穿行,人与人之间的平均距离是05米,那么10万排队要连绵50公里,若是没有一定的保障和组织,体质弱者困死于人群中都不稀奇。再以身体最差者的速度决定全体的速度,400公里走上010天半个月都算是快的。

若是北汉人有意识的不配合,400公里对于缺衣少穿的人来说,不啻于一次“死亡之旅”。就算是军队行军数百公里,都会有一定数量的非战斗舰员,更别说在异国饱受奴役的老弱病残。

历史上,也只有朱元璋脑残到随意大规模的迁移人口。

为了不落得和朱元璋同等社会智商的程度,程大博士选择了海运作为主要的迁移手段——距离北汉边境最近的西桂城就有简单的码头设施,大船不能靠岸的情况下,以舢板来往即可,唯一的问题只是要准备两批船舶,一批海船,一批河船,同时小心路途中的混乱。

尽管如此,估计走的最远的人,仍然要经过100公里左右的长途跋涉,减少这部分人的困难,也是应有之义。

对这些实务工作,不仅程晋州不管,便是姜璜星术士也不想理会,他们答应了会去北汉之后,根本就没有在意此事,反而更多的询问程晋州的文章和《科学》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