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页

两个不直接参与到战争中的人,就此改变了战争的进程。

韩维回到营地,就开始尝试联系城里的内应,要不是为了巴结程晋州,他才不会轻易启用兵部掩藏多年的间谍——按照他们的估计,汉庭最终很有可能流亡到更远的国家,那个时候的内应或许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私自启用内应,放在武将们身上是大事,在从三品的文官身上就不算事儿。

韩维拿到程晋州的描述文件,想办法放在某个特殊位置的战死者尸体内,便开始在营房内放烟火,声音巨大的烟火中,总是不经意的跳出一个“理”字,北汉的士兵门不明所以,汉京内的先生们却很容易就明白了过来。

……

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

汉京城内,短暂的休息过后,各个坊市都迎来了抢购的风潮。从粮食到草纸之类的日用品,皆成了人们眼中的硬通货。就平民们而言,物资短缺是比战败更可怕的事情,饥荒尤其令人恐惧。

在这种时候,仍然能于市场上出售东西的人,大都是衣着光鲜的权力之民。他们或者贩卖来自军中的剩余物资,或者贩卖来自政府库房的救济品,为了获得比平常多很多的钱财,无数的人不惜以身犯险。特别是那些来自其他部族的精英们,对皇室的忠心耿耿,似乎远不及对黄金的忠心耿耿,及此危难时刻,大多数人想的都是如何在稍后的时光避祸。

本该被遏制的战时地下经济,由于北汉上层人士的不作为,而有了愈演愈烈的趋势。汉京是北汉城市化程度最高的都市,封城月余,足以让老鼠都找不到食物。

在城中央的一个地下坊市中,两名头戴毛巾的哈族人受到人们的欢迎。在物价高企的时期,他们的货物总是比其他人便宜四分之一,而且种类齐全。若是用黄金交易的话,甚至能买到一些肉类、奶酪甚或美酒。

除此之外,两位哈族人最厉害的地方,是他们除了现金交易之外,愿意给信用好的某些人,利息很高的借贷——所谓信用好的人,通常而言就是朝廷四品以上官员,或者有职司的贵族,唯有他们才能得到3倍利息的接待。尽管高利息如此之贵,但在这种朝不保夕的时刻里,很少有人会在乎10天之后自己该还多少钱。甚至有人暗地里认为,等到北汉都不复存在了,钱自然也就不用还了。

然而,两天、三天、四天的时间过去了,北汉依旧存在没,而债务却越积越多,那些借了钱的信用良好的先生们,不仅面临着还债的问题,往往还需要购买新的商品。

在这种情况下,有某几位亲王支撑的哈族人,便开始游说于贵族们的府邸之中。

不用说,这些哈族人都是大夏兵部早就准备好的内应。

事实上,早在20年前,大夏就不断的与北汉的某些部族暗通曲款。那些当年的部族接班人们,很多都成功的攫取到了中心权力,他们不一定准备给夏朝做伪军,但通过出卖其他不足的利益,获取一些好处的事情,他们也没少干。

如今北汉眼看着就要分崩离析,别说是贵族们,便是皇室本族的贵族都离心离德,这些哈族人行事就更为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