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页

那半部《墨子》原本在楚墨和齐墨手中,可如今秦太子推行“万卷藏书楼”的计划,不光是秦国,齐楚燕韩赵魏都有人赶来换书。

有的人是堂堂正正地拿着自家藏书前来,也有的人是偷偷摸摸拿着从各种渠道“借”来的书,反正秦国也没要求留下原本,只要用自己的书去藏书楼抄一份,就可以得到新纸,还可以换取其他书籍。

这种“无本买卖”,谁不愿做?

尤其是韩国君臣,自从派去郑国修渠,得知郑国暴露间谍身份后,就一直惶惶不安,生怕秦国以此为借口,直接再挥军杀来,他们刚刚跟着五国联军去函谷关转了一圈,无功而返,哪里还敢跟秦军作战。

就有人建议以献书为名,前去试探,一则看看郑国是否还在秦国负责修渠之事,二来秦太子弄出的这种“纸”影响太大,若是不去打探清楚,以后定然会陷于被动。

韩王是深受齐国影响,《管子》一书读了没十遍也有八遍,对管仲“齐纨鲁缟”、“买鹿制楚”的贸易战佩服得五体投地,才会想出这么一个“修渠疲秦”的“妙计”来拖延秦国进军的脚步。

所以当秦太子大肆宣扬纸书的妙处,甚至以纸换书,包括韩王在内,很多人觉得秦太子要么是败家子,不惜花费重金打造藏书楼,以此来邀买人心;要么就是心机狗,想要骗取六国藏书和人才。

无论哪一种,秦国出了这么一个强势的太子,对六国来说,都不是好事。

派人前去刺探,探是探听情报,刺嘛,当然是暗杀行刺,六国谁家都少不了游侠剑客,平时秦国关卡审查严密,户籍也管理的十分严格,加上法制严苛,刑罚比其他六国都重,所以一般时候游侠是不愿去秦国,免得去了被抓住要么服劳役要么服兵役,剑法再高也无法与军队相比,还是能躲着走就不去惹事的好。

可如今秦川修渠围塘,秦太子又要修什么藏书楼,广邀天下客,自然就无法像以前那般严密封锁,就算没有秦国身份,只要带着本书,就能去泾阳。

这种好事,不立刻派刺客去试试,简直都白瞎了秦太子给的大好机会。

反正这会儿人多眼杂,各国都有人去,就算出了事,秦国也没法确认是哪一国干的,大家浑水摸鱼,不论谁摸着,只要能断了秦王最看重的太子性命,简直胜过夺取秦国十座城池。

相里氏原本就以剑术闻名于世,哪怕隐于山林,也没丢了家传手艺,门下弟子中,有不少游侠和剑客,自然也就收到了各国密谋行刺秦太子之事。

于是相里源便以此为条件,向嬴政提出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