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页

他也不计前嫌,继续收留门客,派他们去各国联系昔日的故交好友,虽然收回了不少的绝交信和唾骂的檄文,却也有不少人暗地里送来重礼,希望下次秦国出征时,他若带兵,能看在昔日交情上,手下留情。

毕竟,贵族世家才是各地真正的主人,诸侯君王真正直接掌握的也就是各国都城,只要经营得当,国破换君主常有,世家彻底破灭的却不多。

真正能长久存在的世家,从来不会将所有子弟放在一个地方,两边甚至多边战队才是常态。

正如战国的合纵连横,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嬴政在秦国的根基太浅,大部分秦国的贵族并不看好他,哪怕赵国一战他获得了蒙骜大将军和王翦等人的认可,也仅仅是认可,在没有正式得到秦王传位继任之前,这些世代将门是绝不会主动站在他这一边。

原来的世界,有吕不韦靠财富开道,说服了世家贵族支持他继位,而现在没了吕不韦,他能依靠的,只有秦王。

他将荀卿和韩非引荐给秦王,也是希望能够辅佐秦王处理政务,打压那些世家的气焰。

毕竟他的亲爹秦庄襄王当初也是靠拜在华阳夫人门下为义子,得到世家支持,才能从一个小透明质子成为太子,最终获得秦王之位。

可等他继位之后,就发现世家仗着拥立之功,对他多有掣肘不说,还阳奉阴违,违反秦国法令,一旦问责,便会痛心疾首地提起当初将他从赵国“救”回,拥立为王之事,言外之意,便是说他忘恩负义。

秦庄襄王虽然性格温和宽仁,但身为一国之君,尤其是素来以法治国的秦国君主,从一开始的愧疚,到后来累积成为愤怒,更不愿被这些世家困住,才会大胆启用吕不韦,强势从世家手中夺权。

甚至连他死后,干脆将辅政大权交给了一个从别国来的商人吕不韦,也不肯交给那些在秦国盘根错节的世家公卿。

吕不韦再强,也只是一个文臣,秦国以军功为重,将门只认君王,不认相国。那就算吕不韦辅政有功,到了嬴政成年,一旦亲政拿回兵权,要收拾吕不韦则轻而易举。

可那些世家公卿,几百年来互相联姻,早已将秦国视为己有,若是由他们辅政,只怕嬴政连成年都活不到,就会被换成未成年的成蟜或其他宗室子弟继位,继续做他们的傀儡。

所以,秦庄襄王前世选择了吕不韦,今生嬴政给他送去了荀卿和韩非,都时他压制世家公卿的一把好手。

嬴政同样不打算向世家妥协,才会引进荀卿师徒,又策反了信陵君,这些“外国人”在秦国毫无根基,却有着超出时代同辈的智慧和谋略,而他们在秦国的未来和理想,都绑在了他的身上。

所以才会成为真正属于他的力量。

前几日咸阳传来的消息,秦王还派人慰问他,担心五国悬赏之事,又增派了五百亲卫前来保护,根本不曾提到秦王生病之事。

可如今韩非都启用了信陵君门下前来送信,说明秦王的病绝非一时,甚至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才会让他“速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