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页

反正就是一句话,寡人就是不肖子孙,为大秦百姓故,这罪名他担了认了,你们爱说说,爱骂骂,爱咋咋,他依然故我,权当耳旁风。

就是这么狂妄、自大、无礼、不孝……的少年君王,硬生生地从世家手里抠出了私田,分给了平民。

至于骂他的,他都记着笔账,有空时,慢慢算。

反正,他有记忆宫殿,现在的记性好着呢,全国,甚至全天下的信息汇总到他这里来,他都能过目不忘,一条条一笔笔记着,想算的时候,随时都能拿出来算。

韩非虽然口舌不便,但对这个师弟的性子,比别人更了解。

他主动提出随军征伐韩国,也是为了避免秦军杀性大起时,给韩国百姓造成太大的损伤。

至于那些王侯公卿,韩非当初几次上书,被他们嘲讽驱逐时,就对这些寄生在百姓身上的蠹虫全然失望。当初他上书建议韩王改制,以法治国,远离佞臣小人,结果他自己被贬被排斥,不得不黯然离开。

三十年前,屈原被楚王流放,最终在楚国国都被攻破时,满怀悲愤,投江自尽。

韩非从小就因为口吃被人嘲讽欺辱,却是个不甘忍辱负屈的性子,才能写出那般犀利的文章,言辞之锋锐,当世无人能及。

由文见人,他并非拘泥于世俗礼教之人,对公卿世家也并无好感,更看重法制规则,希望能以统一的大国代替诸侯分封,以君主集权代替割据统治。

看到嬴政对秦国未来的构想,甚至参与其中后,韩非就更加希望,能够让自己故土的百姓,也成为其中一员,能使耕者有其田,愿意读书的人皆有书可读,人人依法行事,在王法面前,无公卿平民之分。

可在他朝着理想国迈进的时候,韩王居然还敢派刺客行刺,这次还动用了韩国弩……

韩非头疼地想,韩王这是生怕秦国下手轻了,以为还像以前那样,打几下就撤,顶多还是割地赔款,打不啦就赖着不给……于是这次就故意往死里作吗?

可韩王并不知道,如今主政的秦王政,与历代秦王都不同,虽然是史上最年轻的国君,可他的眼光和思想,远超过韩非所见过的任何一个诸侯王。

以前的诸侯王,最多是想称霸诸侯国,让其他诸侯称臣,只要表示臣服,送钱送粮,甚至连被打下的城池都能赎回来。

可如今的秦王政,他年轻的胸怀中,根本没有其他诸侯王存在的位置。

他想要臣服于他的,是天下所有人。要天下一统,再无诸侯割据,才能彻底消弭战乱,让百姓们可以安心耕种生产,而无需担心兵祸之乱。

韩王并非不知张良的计划,甚至是默许他从军中“借走”床弩,并让埋伏在秦国三十多年的密谍进行接应。

一旦失败,这些人都会被秦国抓获,根本跑都跑不了。

或许他还以为,当初嬴政连曾经行刺过他的盖聂和荆轲都收下了,一个成了秦王亲卫队的队长,一个负责守卫万卷藏书楼。

这些无法无天的游侠剑客,嬴政都没要他们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