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页

毕竟,这位身高超过九尺(古代尺,折合现代身高约一米九左右)的山东大汉,尽管因为年轻身形还有些单薄,可高大的骨架和宽肩窄腰行走间的步履生风,那种武将的气质甚至不亚于嬴政当年初见蒙恬时的感觉。

“草民辛弃疾叩见太子殿下!恭喜殿下大败金兵……”

辛弃疾正要下拜行礼,就被嬴政一把扶住,不让他行此大礼。

“辛义士不必多礼。”嬴政温和地说道:“此番若非你们在后方协助,我军也未必能获此大胜,你和耿节度使,都是大宋的有功之臣啊!”

辛弃疾激动不已,虎目含泪,“殿下过奖,江北乃至山东百姓,盼王师已久,今日得见殿下亲临,草民死而无憾!”

嬴政在心底叹口气,想到在记忆宫殿里看到他的生平,从两年后耿京被叛徒所杀,辛弃疾带着五十骑直冲敌营,擒拿叛徒斩杀后,冲出五万金兵大营,南下归宋。

就这样的一代英豪,硬是在南宋君臣的重重压力下,一生奔波在剿匪平叛之路上,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实现北伐的目标,可等到真正得到朝廷征召他带兵北伐之日,他已是垂垂老翁,依旧披甲戴盔,奔赴前线,最终死在了渡江之前。

据说,临死之际,他还握剑长呼:“渡江、渡江!”

这一世,他必不会让这位满怀抱负的爱国志士再次遭遇这般痛苦的人生。

嬴政握住辛弃疾的手,一字一句地说道:“死而无憾说的太早,辛义士还要随孤收复故土,重返汴京,救万千大宋子民于水火之中,可否?”

“收复故土,重返汴京?”

这八个字辛弃疾从幼时便多少次听祖父说起,而如今看到面前这位大宋太子如此斩钉截铁地话语,让他终于忍不住落下泪来,哑着嗓子说道:“殿下有此心,草民誓死相随,无论刀山火海,绝不后退!”

嬴政忽地一笑,说道:“辛义士为何还自称草民?耿京已是我大宋山东天平军节度使,你既为他的书记官,那也该在孤面前称臣才是啊!”

“草民……微臣……”辛弃疾没想到他竟提起这事,不禁有些惭愧,“微臣先前建议耿兄自称节度使,是为名正言顺号令山东义军,以便统一行动,集中力量打击金人的粮道。如今王师已至,耿兄便命微臣前来请罪,这自封僭越之过,实是微臣的主意。”

“你们是大宋的功臣,何罪之有?”

嬴政直接了当地说道:“耿京能以一己之力,号令义军占据东平府,成立天平军,就是名正言顺的节度使,比那些空有名号而丢了自己辖区的节度使强出千百倍。至于任职诏书,孤这就命人写一份给你便是。虞中书——”

中书舍人御前行走本就是替皇帝拟旨写稿的秘书,虞允文这是熟练工,他本就与辛弃疾相识,如今听闻太子肯给予耿京和辛弃疾正式的封号,当然求之不得,三两下就写好了诏书,正在发愁这若是送回临安,不知朝中那些相公们会不会阻拦用印,这一来一回,又不知要耽搁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