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页

反正只要对自己有利,谁当皇帝又如何?

无论是忙着接收金国城池的官兵和忙着参加新帝恩科考试的文人,还是江北江南为收复汴京打败金人欢呼鼓舞的百姓,几乎都忘了,他们的前任皇帝还活着,在遥远的南海上,正在做着神仙般的美梦。

在他们眼里,如今只有那个策马北上,斩杀金帝,收复汴京,中兴大宋的新帝。

这一年,嬴政也给自己改了名字,从赵构给他改的赵玮,改成了赵政,同时正式更改了年号,从赵构的绍兴三十二年,改成了龙兴元年。

从原主赵昚的隆兴,变成了赵政的龙兴,一字之差,已然是另一个世界的大宋。

作者有话说:

嬴政:反正赵构都能给你改三四回名字了,那朕自己改一回又如何?朕就是朕,当了皇帝,自然要改回赵政。

第四十六章 孝宗不肖父(10)

龙兴元年,对于江北的百姓,尤其是汴京百姓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

但对于留在临安的大宋官员,尤其是那些曾经担负着赵构“委托”“辅政”的大臣们,并不是一个好的开始。

起初,他们以为太子北上抗金,十有八九是有去无回,都已经开始收拾行李,安排家小,变卖房产准备逃离临安,可没想到一转眼功夫,太子居然打赢了金人,甚至还斩杀了金国皇帝。

这战报传来的时候,他们都不信,以为是太子殿下好大喜功,命人谎报军情,顶多是金兵水性不好没能过江,怎么可能有机会反攻过去还杀了金帝?

结果日子一天天过去,辟谣的人依旧没有出现,反倒是太子一路胜仗的捷报频频回传,振奋人心之余,也让朝堂诸人心有不安。

直到收复汴京的消息传来,朝堂轰动,老臣们甚至激动得当场昏厥过去,迫不及待地北上,留下这些负责“辅政”的大臣们在冷冷清清的临安等候消息。

等来等去,没等到太子殿下班师回朝的消息,等来了太子黄袍加身在汴京登基的消息,等来了汴京重设六部,临安官员继续留守的消息……他们就彻底坐不住了。

他们守在临安就是为了守住既得利益,守住官位和家财,可如今连新帝彻底不回临安,那他们留下就只有被边缘化甚至彻底抛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