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页

再加上原本的大宋官制中,官吏分设,大量的基础工作都是由吏员完成,很多官员文采出众,却未必善于处理政务,给下级吏员很多权限,导致一些地方州县的权利甚至都掌握在吏员手中,将县令和知府架空都不少见。

要不当初《水浒》中一个宋押司,就能成为江湖中人的“及时雨”,连官府签押的印信都敢带出衙门,便可见一斑。

而嬴政哪里会管下级官吏是怎么运作的,他只管任命完各部人员后,就开始安排工作。

作为一个在竹简奏章时代,一天能批阅八百斤竹简的猛人,到了这个时代,嬴政从来不怕事多,只怕手下人闲着没事干。

刚刚收复的江北各地都需要人,汴京城中亦是百废待兴,新朝初立上上下下都有忙不完的事,嬴政压根就没想过还有“假期”这件事。

当然,他也没定下早朝的规矩,而是天天逮着三省六部主管们开会。

早上开朝会,中午各部回去安排工作,下午到晚上就拼命做事,因为第二□□会新帝就要过问工作进展或结果。

龙兴元年头两个月,一天也没休,习惯了干两天歇一天的老臣们,彻底扛不住,连着病倒了几个,虞允文这才委婉地提醒皇帝陛下,该放假了。

嬴政从奏章堆里抬起头,愕然地看着虞允文,“放假?为何要放假?各地的春耕安排完了吗?水利河工都检查了吗?兵备如何?河东河北路的义军联络如何了?南边的税银可有运来……”

他将案上的一摞奏折分摊在虞允文面前,皱着眉说道:“这些事若是耽搁一时,下面便会耽搁数日,若是误了农时水利,导致农田歉收水患旱情,该当如何?”

“各地义军的情况也必须每日跟进,稍有差池,便会前功尽弃,如今我们看似占尽先机,可若是金人缓过劲来,以他们的实力,定然会再行反扑。不趁他病要他命,难道还要放假等他们缓过劲来反扑?”

“微臣明白,可是……”虞允文苦笑道:“陈相和杨尚书年事已高,连续两月未休,真的身体不适……”

“哦,那就让其他人顶上。”嬴政将另外一摞奏折递给他,“大宋有多少冗官冗吏,虞卿想必比朕更为清楚。既然有干不动的,那就让能做事的来做事。陈相为国劳心劳力多年,如今国事繁重,也不好劳动他太过,将他手中职责,分予文华殿左右学士吧。”

虞允文心头一凛,立刻明白过来,新帝这是要趁着新朝初立,大部分官员都被扔在了临安,要给大家重新立规矩。

如今的汴京城这边,除了一直追随他的年轻官吏和禁军统领们,就是一些及时赶来的老臣,这些人都是跟着新帝上位,自然不会反对他的决策,尤其是如今百废待兴之时,的确事务繁多,同样也机会良多。

新帝在这个时候彻底改变了朝堂规矩,甩开以前的君臣心照不宣的游戏规则,要所有人按照他的规则行事,正是阻力最小的时候。

等今科的恩科科举考试一过,又有大批的新人入朝,这些在新帝登基后成为天子门生的官员,更不可能反对新帝的政策,如此一来,他便可以最小的代价将朝堂上下的官员清洗一遍,让他们全都执行他定下的新规。

这不能说不对,可如此变动,难免会引起老臣反弹,甚至新臣们也会担心,这种加班没假期的日子,成为常态的话……这官当的就太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