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页

作为统领过天下最强军的大秦帝国始皇帝,赵政深知兵贵精而不贵多,在见识了大宋时代的强弓劲弩和火器之后,他更加对这些攻城守城的利器感兴趣。

大宋目前的士兵的确不如金兵,但大宋的装备武器却是领先于这个时代,只要君子善假于物,就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张九成的提议,正是他眼下最需要的方案。

正好辛弃疾也整合了山东河东的义军,传达了新帝的旨意和嘉赏后,回京述职,赵政就让他和张九成、虞允文一起,负责起草新精锐军和军兴司的设立,至于屯田和赋税改制之事,则交由朝中那些老臣们去处理。

其实按照赵政前世今生所闻所见,大宋几次改革,原本策略都是利国利民之举,然而因为用人不当,加上地方势力盘根错节,党派之争,以至于变法变到最后,利民之举反倒成了雪上加霜,天灾人祸之下,百姓难以支持,便盗匪丛生,兵祸四起,使皇帝不得不将新法半途而废。

而如今他直接抛弃了南宋临安小朝廷的旧臣,另起炉灶,肯跟着他到汴京的,也就只能跟着他一条道走到黑,再议变法之事,先从早已被打成焦土彻底破坏了原有世家豪绅势力的北方开始,就再也没有原来那些阻碍。

在白纸上重新作画,总是好过在一幅已被人成为盛世江南填满了的图画上修改的好。

哪怕这白纸的基础,是几乎因战乱和天灾变成千里无人烟的荒土。

屯田制,青苗法,都是原本北宋就有基础的税制,如今在北方推行时,既不用考虑被士族豪门占据大片土地后无地可分,反正都是被打烂的焦土,大家都得从头来过,就算有地契的地主,也得按照新法纳税,占地越多税率约高,反倒不如置换些城里的商铺。

如此一来,要新开的商埠有了人气,要分给流民的土地也有了着落,只要肯干活肯吃苦的,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田地……耕种权。

赵政思前想后,担心别再过个几十年,自己一走,后来的那些人管不住权贵豪门,就难免会继续发生土地兼并,将自耕农变成佃户,这都是他在后世的史书里看到无数朝代轮回般无法挣脱的魔咒。

一代代地从开国的休养生息,分田地兴农业,到兴盛后富起来的人开始兼并土地,权贵们强占土地……最终土地高度集中,失去土地的农民无法生存,贫富差距拉大,抵抗灾祸能力降低,一场天灾,便会导致流民举事……然后再有人起义,颠覆王朝,开创新朝,开始新的一轮。

真正的富强,源于土地,让人吃饱是基础,可同样要看到,工商业的崛起,才能让人拥有更多的选择和更远的目光。

大宋本已经走上扩张商业和海图之路,而他要做的,是给这个可以富起来的国家,一个更强大的武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