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页

李二郎接过温热的布巾擦了把脸,这才从兴奋之中回过神来,随口问道:“今晚的打赏如何?”

跟在身边给他递巾子的是他本家的族侄李小拴,立刻殷勤地答道:“二叔今晚这场的打赏已经有二十两银子了,这几日场子一天比一天热,已经有好几家瓦舍都要请二叔去讲呢!”

“我讲的书……”李二郎嗤笑一声,说道:“你以为随便哪个场子都能讲吗?”

李小拴一愣,眼神有点闪烁,“二叔讲的好,才引来这么多客人捧场,当然是二叔到哪个场子,哪个场子就热啊!西城的莲花瓦子说了,二叔如果肯去每晚讲一场,所得的打赏全部归二叔,还能分一成的茶水钱……”

“混账!”李二郎一个暴栗敲在了李小拴的额头上,没好气地说道:“你收了人多少钱,跑我这里来说项?”

“哎呦轻点儿二叔我的亲叔叔啊!”

李小拴故意大叫了一声,捂着额头,挤出点眼泪来,做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模样来。

“我真没敢收人钱呢二叔,我这不是替您不平,这茶社地方小客人少,要不是二叔你撑着场子,哪里有这么多客人天天捧场?您随便去哪家瓦舍讲两场,也比在这儿赚得多啊!”

李二郎冷笑一声,说道:“你懂什么?赚得多有什么用?钱赚得再多,也得有命花才是!”

自从他开讲这《龙兴英雄传》,这来挖角的人就从来没断过。

杭州城里多的是说书讲史的先生,李二郎既不是讲的最好的,也不是长得最好的,能得到这份话本子,完全是因为这《龙兴英雄传》讲得是当今龙兴帝麾下的精兵猛将,那话本都是由兵部舆情司的人专门撰写的。

这舆情司还是龙兴二年才新设的衙门,外面的人不晓得里面的情况,可在舆情司挂了号的李二郎却知道,这是兵部特设的情报部门,里面不光有新晋的进士老爷,还有不少出身三教九流的艺人。

他这说书先生的身份在里面都不算垫底的,那些个唱莲花落走街串巷讨饭的花子,才是真正捧着金饭碗要饭的主儿。

别小看这说书先生的身份,这都是经过兵部私下里考核后能领正式兵部编制的官方铁饭碗,现在别看他在茶社赚的少,可兵部给补贴的住房和乡下分的永业田,那才是能够子子孙孙传下去的家业,更何况若是干得好了,立功升职,以后若能得个百户千户的荫封传给子孙,那可是多少银钱都换不来的。

像他这样出身下九流的说书先生和那些戏子花子,若是没这个机会,就永无出头之日。

那些商户人家能靠捐钱修路得官府嘉赏,赐予科举名额,一旦有子孙能够考上进士,便可改换门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