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页

他是没见过现在的张良,可他见过十五岁的张良,那个敢单枪匹马就带着工匠避开秦国关卡和哨探,潜入大秦国都之外行刺秦王的热血少年。

那样的少年,怎么可能会沉浸于黄老之道,超然物外?

这十几年的光阴,为何会将一个热血少年打磨成一个老谋深算运筹帷幄甘于幕后的军师?

看到嬴政出行时敢说出“彼可取而代之”的万人敌项羽,都没勇到敢面对千军万马刺秦王的地步,张良凭借谋算就敢用大铁椎博浪沙刺秦,虽误中副车,却也名扬天下。

若说他没有争霸之心,又怎会苦读兵书谋划刺秦?可他却放弃了昔日热血,一心辅佐贪财好色的刘邦上位,这种“堕落”,嬴政简直难以想象。

要知道,若是当初刘邦入关抢占咸阳时,没有张良劝阻,他还沉浸在“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美梦中,连樊哙的谏言都不听,张良直接说他若是安享其乐等于“助纣为虐”,且“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终于说服了刘邦还军霸上整治军队,约法三章,这才给刘邦塑造了良好形象,博得百姓拥戴,为他日后与项羽争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更何况鸿门宴若没张良,刘邦早被项庄杀死,更不用谈以后。

就连这次的彭城之败,归根结底,也是因为刘邦得意忘形。

他先前趁着项羽率军攻打田荣之际,攻下了楚都彭城,一时间被胜利冲昏头脑,不但没有听从张良的建议如当初占据咸阳一样安抚百姓,约法三章,反而带头大肆收集财宝美女,盛宴欢庆,结果被项羽率三万精兵返回攻打彭城。

刘邦当时也收降了五路诸侯,十万大军,自以为远胜楚军,却没想到骄兵必败,更何况他手下还是未经整合训练的乌合之众,与项羽的精兵一触即溃,手下的诸侯纷乱复叛,最后刘邦丢下老爹老婆和儿女,孤身出逃,若不是夏侯婴驾驭战车勇不可当,直接就没有他后来的大汉崛起了。

那一次,也是在惨败之后,张良与刘邦会合,出谋划策,让他夺了韩信的兵权又拜韩信为相,再离间挑拨英布背叛项羽,联合彭越反楚,如此内外联合,终于扭转了楚汉争霸的局面,而后几次三番刘邦在关键时刻,都是靠着张良力挽狂澜,方才能够激励韩信彭越,使其为自己出力,最终夺得楚汉争霸的胜利。

可以说,如果没有萧何,刘邦无法安国,没有韩信,刘邦无法灭楚,可若是没有张良,刘邦早死八百回了。

而现在,要见张良的人,不再是刘邦,而换成了刘盈(嬴政)和韩信,就不知今日的张良,与昔日的张良,会有何区别。

韩信从来也不是易于之辈,嬴政一眼就看得出他眼中的野心和算计,若是项羽当机立断杀了刘邦,韩信也会果断自立为王打着替刘邦报仇的名义收复汉军人马,而他刘盈顶多只能做个幌子当几天傀儡就会被弃。

只有张良,才会为一时恩义,付出一世忠诚。

他前半生就兢兢业业地谋划“灭秦复韩”,为报张氏五代相韩的君臣之谊,后半生则呕心沥血辅佐刘邦灭楚兴汉,就是因为楚王项羽杀了韩王成,而唯一能与楚王一争替他报仇的就只有汉王刘邦。

哪怕他在别人眼中如何智计百出谋略无双,在嬴政眼里,他始终是那个重情重义的热血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