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页

从一开始,他有了韩信张良萧何的支持,再有吕雉坐镇后方,而韩信又是被黄粱梦剧透过的人,和嬴政联手,根本无需那些墙头草诸侯们的“锦上添花”,直接就摧枯拉朽般击败了这些战争投机者,根本没给他们投诚封王割据一方的机会。

至于那些跟刘邦同宗同族的兄弟们,当初只要有个刘姓,哪怕大字不识压根不会行军打仗治理一方的农夫莽汉,也能跟着沾光封侯封王。

刘邦还曾经在朝堂宴饮之时,当众对自家亲爹刘太公说:“当初老爹你总觉得我无赖,没有赚钱置产的本事,比不上其他兄弟们,可现在你看我当了皇帝,是其他兄弟们的家产多呢,还是我的多?”

连自家亲爹教训他的话,都能记一辈子,当了皇帝后还要特地“打脸”爽一下,更何况是几近“入赘”形式联姻的吕氏一族呢?

对自家亲族,他可以大肆封王来炫耀自己的成就,让昔日看不起自己的亲族成为在脚下跪拜的臣子,而对于在军中和朝中仍然握有实权的吕氏一族,他既想打压,又害怕打虎不成反被虎伤。

犹豫不决,反复无常,狡诈多变,贪婪无赖,就是他与生俱来的性格,前世他因此而成就大业,可最终还是没能压住吕雉,才会造成死后吕雉当权几乎颠覆刘氏江山。

可这次他重生回来,正踌躇满志就被亲儿子一脚踹下马车,再无翻身之机,才发现,原来这世界,真的没有谁是绝对的天命之子不可替代的。

甚至没了他,可能会更好。

这就让自诩赤帝之子,天命之人的刘邦,彻底怀疑人生了。

重生一回,他既没能拯救戚夫人,也没能灭了吕氏之祸,反倒被亲儿子踹下深渊,成了个不能动弹没了双腿的废人,最喜爱的儿子刘如意连出生的机会都没了,就更不用想那后宫美人如云朝堂一呼百诺的风光时刻。

还得眼睁睁地看着吕雉母子两每天来“伺候”他,在刘太公面前表现的母慈子孝,而刘太公一边享受着儿媳和孙子的照顾,一边心疼儿子如今的惨状,至于替其他儿子和侄子们讨要封号封地的事,跟自己儿子能说得出口,可跟儿媳和孙子,就算说出来,吕雉不软不硬地推到群臣议事上,最终也就不了了之。

彭城之败本就是源于刘邦一时得意忘形,甚至在大汉建立之后,他第二次得意忘形出征匈奴,结果被围白登山,不得不赔款赎人,还花尽心思让陈平去说服匈奴单于最宠爱的阏氏,才侥幸逃回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