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页

可是等十几个人吃了三大碗满足地离开,都安然无恙。

于是其他人一哄而上,开始围在馄饨车周围,就像鱼群遇到虾米一样疯狂觅食。

多数人都吃得饱饱地离开。

一直到晚上收摊还有过来,被罗彤通知接下来七天都会免费招待,如果同意入伍的人还能发一两银子。

就这样一天下去了四十两。

暗巷某个逃荒的的破庙内,这里聚集几百人,男女老少都有,显然是一条村互帮互助来到大里墩。

招兵处的馄饨车也在人群中传开。

“当家的,我和孩子们都用了三碗,人家罗掌柜还问我要不要带两碗回去。”

“是啊!咱们和隔壁村的男人,轮流去蹭吃蹭喝,罗掌柜都懒得眨眼。”

“依我看,这个招兵处富的流油。”

其中一个老人抽着竹筒水烟,目露精光道:“说明他们粮草充足。”

话落,老人又问:“郑老八,这是阳城卫所的招兵处?”

“是啊!村长。”那青年道。

老人顿时粗糙的手掌猛地一拍头,面露喜色道:“我差点忘了,春节那天不是有人挨户发了二斤番薯,我小孙子就靠那点番薯熬到现在。”

“听说就是阳城送来的,平时我光顾着看孩子,忘记打听那个叫河山什么来着?”

“是商路。”一个妇人道:“听说阳城在年关时派人打通了河山,经过恶丐山的那路就是其中一条路。”

“对!”老人点点头,眼神透着一种找到出路的光芒。

“阳城打通商路好几个月了,听说赚了不少钱,那卫所肯定是对商人扒了又扒,早就肥得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