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页

他发话就点了去阳城山区的路, 那儿正是原青州难民开荒的地方。

经过短短三个月, 山区已经开了二条上下山的路,修了民宅数百户,青州难民之所以能那么快有家住有地种,完全是因为上官绣开放山林,不许私人垄断,并且规定多细的树不能砍,保种留着,多久种一次树。

没有了私人垄断,难民们凭借自己的双手和工艺建立起比阳城还漂亮的木楼。

原因是难民中有很多匠人。

这阵子匠人在阳城的地位很高,由阿桑公亲自牵头,不断邀请匠人进马村培养族人,还顺带附近几条村一起学习。

过一段时间大家互相了解,就没有什么隔阂了。

楚人的工艺也因为阿桑公的偏爱,大量保存,甚至阳城已经出现青州风格的建筑群。

那么一修楼,修屋就需要大量人手,阳城大半劳动力都在山区新屋捞到一份活谋生。

后来图尔不经意发现原来不断修东西,竟然能创造那么的效益,人工也非常便宜,质量却非常高。

于是他向上官绣汇报,希望在坤县一些偏远的地区继续修屋,卫所这几个月靠修屋子挣了不少钱,完全可以拿出去周转。

上官绣当然答应了。

普通人家可以用市场的价格买到合适的木材,有钱给钱,没钱出力,都能以不同的方式得到自己的小家。

何乐而不为。

这几天上官绣在原先的屋子一直擦拭着移影枪,并没有抛头露面,听着外面不断敲锣打鼓,召集阳城百姓去往山区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