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她的主动权卡七寸

北域部汗北洛似乎抓住她松口之际,不断发来友好信,甚至连李黎也发来南北纵横同盟的请愿。

谢兰芝嫌弃纵横二字晦气,当年秦始皇横扫六国,六国纵横名不符实,还是不成气候。

但李黎的请愿,她非常重视。

如果光是靠一番作为商都,三万大军勉强保驾护航,可一番的战斗力到底比不上天京的地理优势。

谢兰芝给李黎回了信,信内表明自己与她建立商都的态度,接着是挑明一番面对胡匈的压力。

李黎反应迅速,立即点出南北同盟将红河商都纳入条约,并且许下可让谢兰芝派兵入驻,协助护都的丰厚条件。

若战时敌对的兵进入敌军的商业中心,无疑是致命的。

李黎开出的条件足够证明北洛对商都的重视,如果没有北洛的放权,李黎根本没资格引兵,因为对北域来说这是引狼入室的行为。

但南域的大米实在是太香了。对北域有致命的诱惑。

香的北域部汗付出如此大的代价也要促成红河商都的建立。

谢兰芝没有明摆着拒绝,反倒回信提出一个质疑:“耶律太子的话语权有几分,部汗又对所有部将又有多少话语权?”

要是其他小国主敢这么问,肯定要吃北域傲慢的铁拳。但问的人是谢兰芝。

北洛缺粮,缺得快让底下的部将和奴隶们要反抗,仅仅缺粮其实不足以成为奴隶们造反的理由,更多的是北域的部落制十分不公平,蛋糕就那么大,先是让北洛分走一半,底下的儿子又在另一半切割十几份分走,余下边角料就是奴隶们的,而奴隶们又是北域主要兵源。

他们北域不称百姓为民,而是奴隶,部民身为北域的民,却是仅次于部族的小地主。并且部民和奴隶还不能通婚。

而随着奴隶的基数越来越大,奴隶主的权力也越大,刚好八部将统领了这些数以万计的奴隶,增强了实力,而八部将又以耶律文为首。

耶律文在北域可谓是一手遮半天,北洛作为父亲,父权肯定对儿子有所制约,所以北洛还能控制耶律文,可一旦北洛去了,就无人约束耶律文,各部儿子又不服耶律文,迟早北域内斗。北域会被如狼似虎的势力们给挖空。

胡匈王与耶律文又交好,私底下耶律文曾几次煽动胡匈攻打一番,他在后面断粮以此来毁掉李黎的势力,让自己少个强敌。

胡匈称霸北方百年,底下中原谋士无数,自是不会听一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的煽动。甚至都没回应。

但以后不保证没这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