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谢兰芝迷路

由于安邑不愿在华阴国继续执位,司栖佟就在她的兄弟中挑出一个人当国主。

自从华阴国从胡匈过渡到司氏为主,开始新的傀儡生涯。

谢兰芝为此还特地问司栖佟:“华阴人以后若想复国,你又该如何?”

司栖佟道:“那就还给他们。”

华阴国作为新天京与胡匈北上缓冲地带,只要胡匈不灭,华阴国都有可能独立的一天。如今安邑不想掺这趟浑水,她不勉强,所以已有之后的打算。

华阴国现在治理不到一个月,大多趋向稳定。

番薯带来的暂时性安定,让华阴国民间休养生息恢复生机。

让华阴百姓开始对新政权处于观望,非完全排斥的状态。

谢兰芝认为华阴国治理起来到底是个麻烦,虽然煤矿很吸引人,但除了煤矿和地理位置,华阴国简直一无是处。一处穷乡僻壤,哪里都待开发。

华阴国的士族占据华阴土地起码百分之九十成,很多未开荒的地都属于士族下一代的财产,他们不开发也不会让出来。

而华阴国百姓对自己的家乡比较有归属感,现在外人统治,即便一时太平,一时繁荣,外人终究是外人。只要他们还自称华阴人一天。

只要华阴国还在一天。这些身份荣誉都不会抹消。而士族届时只要利用民族主义意识,煽动百姓掀起战争,就能轻易反小凤凰。

到时小凤凰打理好的果实,反倒让没什么贡献的士族给摘了。

谢兰芝是不会允许这些事发生,所以华阴国士族和底层必须分裂!而且还得必须加大分歧!

司栖佟也考虑这点,她不能总待在京华府,下个月她就想回天京。那么华阴国的事就该马上解决。

很快华阴国的官场被启用,华阴的官员几乎都不服司栖佟。

司栖佟也没打算招揽他们,而是挑了安邑的堂弟安庆当国主,之后又在民间大量扶持乡绅加大乡绅之间的力量,削弱士族的力量。

第一步就是让安庆收已死士族的荒地留给华阴百姓开发。

留存的士族打着尊卑的旗号,要反对这项政令,司栖佟也不是好惹,她派密探故意在民间散播士族言论,加大与民间的分歧。

甚至前头派华阴百姓收地,后头就有自称士族门人的人上来打百姓,抗拒新政令。

华阴百姓们手无寸铁,看着赏给他们的地还不敢拿,怨气滋生。最后还是马洪派了一千人镇压士族,让华阴老百姓收地,还亲自监督当地官府盖红印。老百姓们收到一张张田契,所有人都难以置信。

之后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随着越来越多人分到田地,山地让他们开荒。还有从鲁国进口各式各样的种子,都是新主的政策优惠。第一次华阴百姓觉得自己有圣主庇护。

但华阴那边都在宣传是安庆国主的功劳,私底下读书人还抹黑安邑没有气节。

这些读书人没有打过仗,不知复国军的牺牲。有加入过复国军的人家,无法容忍读书人对其抹黑,和读书人打了起来。

本来复国军的身份就敏感,只要报官,新晋军马上就抓人,可这次有人报官,新晋军非但没有抓人。还表彰人打的好,打的就是满口胡言的人。

复国军虽然憎恨新晋军,但在安邑问题上的立场还是一致的。

毕竟安邑算是历代国主中,第一位敢对胡匈人开战的,并且还打赢了。国城一战几乎成为华阴上下所有人的一场尊严战。所以华阴人决不允许国城复国战被抹黑,即便现在换了新主,一样无法自主,但也不许华阴人光荣的一战被读书人几张嘴就玷污了。

之后西卫密探总是故意引导华阴内部对复国战的分歧,效果十分显著,并且极大底层与读书人的冲突。

华阴国的读书人多数是士族一边的,华阴国没有科举,采用的是十分落后的集体世袭制,只要是士族的血脉,支系,就能有入仕的机会。华阴的官场就是血亲官场。

哪个都是沾亲带故,要是没有沾亲带故就是异类。会遭到排斥。所以造就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状。

从前华阴百姓不敢想自己能有什么前途,能不被胡匈人欺负,一天能吃一顿饱饭就不错了。常常饥肠辘辘,疲于生计,哪还心思想别的。

现状司栖佟打开一个口子,华阴百姓看到个崭新的未来,就如同蚂蚁搬家一样不断朝一条涌去。

华阴士族的部分利益被变成民用,抹了士族的面子。让士族再次遭受自己人的打击。

华阴百姓得到田地无论有没有用,都不会再让出去。新晋军这时光明正大宣布,会站在华阴百姓这边,帮他们维持秩序。

只要士族敢违背新国主的政令,新晋军是不会不管不问。因为新晋军是拥护新国主的。

之后马洪还装模作样在民间招揽志士,要为安庆国主组建一支亲卫军,总共三千人。

安庆国主下令组建一支亲卫,不少华阴人加入其中,可他们并不知道亲卫要职都在新晋军手里,连军粮与粮饷都在新晋军手里。说是安庆国主的亲卫队,实际上跟新晋军从属没两样。三千人的军权归属还是属于新晋军。

司栖佟让马洪挑出一个靠谱的晋将留守华阴主宫。另外再留五千在华阴国协防。

京华府的三万新兵加入华阴国护防,县令李府义,从协军由马洪挑出忠心的人,杨卫,是马洪的结拜兄弟,当初苦工就有他一员。

虽然不是马家军出身,但其父曾经也是西城帝身边的侍卫。借着这层关系,司栖佟决定重用杨卫。

杨卫正式晋升为京华府总兵,在外驻防协助华阴国运煤。

煤炭开始经过鲁国输送天京,途中鲁国国主打起煤炭的主意,司栖佟给了他三成优惠,并且每个月限量定购。

开采好的煤矿就正式从鲁国运往新天京。

新天京正式接受煤炭,这批煤炭谢氏人本来想接手,但李令等新晋势力纷纷阻止。要是平常谢氏肯定拦路就抢了。

压根不管什么规矩,现在谢氏总体都在倒霉,三天一大霉,一天一小霉,溃不成军,还没打起来可能先被自己人砍到。这对天京百姓们来说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

谢氏和谢兵们变得规规矩矩,李令也看情况依比例拨一些煤炭给谢氏。只要不过度,谢氏的小日子还是不错的。

只是谢氏上下因为倒霉处于一种微妙混乱的平衡之中,大概是谢兰芝带着谢兵打进天京表现的战斗力太强,所以让不少人都对谢兰芝为主的谢氏有种天然的畏惧感,又因为谢兰芝主动融入新天京构建新秩序虏获新天京人心,获得不少人拥护。导致现在的谢氏基本大弧度战力下降,也丝毫不影响在新天京的地位和份量。

谢广作为监督的一员,他看见工部将煤炭用模子压过,还有新发明煤炭炉,再每家每户分几个,教使用办法。

煤炭一举获得新天京上层人士青睐的东西,几乎代替了无烟银炭。

煤炭分散一部分人用,大部分都落到工部魏昭手里开始大量产钢。

李令收到煤炭后,寻思着殿下过段时间就要回来了。

华阴国局势已经被新晋军控制的差不多,司栖佟的战术取得巨大的成果。

让谢兰芝放心她以后能够独当一面。她也不必再过问。

翌日清晨,谢兰芝要和安邑骑着马要在京华府新修好的路上跑一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