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元帅的权谋与周全

兰章宫校场,谢兰芝举起一把银弓,连射三箭直中靶心。

热身完毕后。亲军立即将装着毛巾的托盘端来。

她抓起条毛巾擦擦额头的汗珠,顺手将银弓放在托盘上,随口问道:“谢集到了?”

“元帅,大将军昨天就从威都转水路回到天京。”亲军恭敬道。

“哦。”谢兰芝没有再问。

她继续拿起银弓不断射出箭矢,直到一枚箭脱靶,她终于放下。

靶兵跑去报数:“十箭红心,一箭虚发!”

亲军立即恭维道:“元帅今天状态不错。”

谢兰芝看着一百步以外的靶心,她突然开口问道:“本帅问你十个人死了三个人,另外七个人都不无辜,你又会怎么处理?”

亲军不知元帅为何这么问,但作为亲军,既不听从族内,更不听从军队。

他们亲军就是元帅的近侍军队。只听从元帅的命令。

亲军道:“若另七人惹元帅不快,属下一定会责无旁贷,手刃其人。”

“如果你有孩子呢?”

亲军:“自然是好好教他们,不要让他们学坏。做父母的都希望儿女能够争气,对得起自己。”

谢兰芝没有别的反应,她转身就回宫。

建章宫此刻十分忙碌,西卫与京臣不断进出,偶尔还有谢氏的文官,只是谢氏的文官总是闹不愉快出宫。

谢氏文官们聚集在一起,各自发着牢骚:“元帅近日不管事,到处放权,连句商量都没有。”

“再这样下去,我们谢氏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不能再坐以待毙,直接去找元帅吧!”

“糊涂,元帅正有融合两军的意愿,你去了岂不是在违背元帅。”

“可我们原先占着的地方,通通被京臣那帮家伙夺走了。这口气,我如何能忍!”

谢氏到底是尚武的家族,连文官的脾气都火爆。

其中一人便指名道姓:“谢正风你是怎么想的?别以为你儿谢梅乡现在西卫,他就安全了。”

谢正风现在是个五品官员,从属吏部。同辈突然把矛头指向他,还是颐指气使对他。

谢正风当下甩袖,冷哼一声:“要是这个世道讲理,本就轮不到我们。”

“见好就收吧!”

“你这个懦夫,又要跑了。”其他人纷纷指责他不团结。

谢正风没有理两人,因为最近他的眼皮总是在跳,每天都睡不好,吃不香,总处于一种踌躇不安的状态。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就好像谢氏瞬间失去主心骨一样。

明明元帅还在,为什么他会有这种感觉?

又想起谢广的事。

谢正风忍不住道:“即使元帅这么对大将军,我们也不该这么对待大将军。”

“做人都要良心,大将军是做错事,但当初如果没有你们点头的话.....”

“谢正风!”有人打断他。

谢广这人顿时令其他人面色一沉,纷纷避讳。

谢正风干脆不与他们为伍。

出宫时刚好遇到谢梅乡路过,父子俩相见,谢梅乡特地留下让手下人先去办事,自己耽搁点时间和父亲说话。

“爹,我在慎刑司见过谢颖,她现在被罚去劳役算是保了一命,但是她的前途就...。”

谢正风沉默点点头。

谢梅乡说着谨慎看看左右两边,然后贴着脸跟谢正风说实话:“爹,最近族内的把戏真是越玩越低劣。”

“要是以前我铁定看不出来,自从进西卫后,我就看得越清楚。”

“梅乡,你尽管说。”谢正风道:“爹和你一样最近总感觉不安,但又不知这股不安从哪来。”

谢梅乡终于道:“爹,谢氏不比以前了。”

父子俩眼里都是惋惜之色,接着又聊了下岗位最近发生的事,父子间唠嗑后,又庆幸起来。庆幸自己跟上元帅的步伐。

谢广一家再次搬家,这次搬到离县衙比较近的地方。县官是谢梅乡的表弟谢清。

谢清几次三番劝王夫人去一晋,起码还是卢平候的丈母娘,身份尊贵,没人敢欺。

谢清还表示并不是所有谢氏都憎恨大将军。

王夫人坚持要留在父女俩身边,并且每个月谢广发了月钱,她除了家用其他的都捐给穷苦人家。

好好的大将军夫人,从一个贵丽的妇人落魄到每日每夜替人洗衣服,来赚取家用。

谢颖那边已经由海允派的官差监视她去废渠清理淤泥和搬运落石。谢颖无怨无悔地搬着。

岸上的两个官差都窃窃私语说:“好歹是大将军的千金,还是当兵打仗的能手,谢氏说不要就不要,还往死里整。真是让人心寒。”

“本来海大人是想让她扫扫大街,洒洒水也就过去了。谁知道谢氏有人向大人施压非得让大人按照流放的程度去劳役。”

“这个世道流放,一旦出天京还有没有命回来都是回事。指不定陪着去流放的官差都没命活着回来。”

“这帮子做人也太狠,都不怕断子绝孙?”

“我听说是元帅授意...。”

谢颖的声音从河下的渠道传来:“两位官爷,还是不要胡乱妄议比较好。”

两个官差顿时闭上嘴巴,他们这些小人物平常是接触不到像谢颖这种高贵千金,现在听她叫官爷只觉得新鲜。

两个官差就壮着胆子问:“喂,听说你爹做错事了,可打仗死人不是很正常的事,怎么就罚他罚的那么重?”

“是不是你爹平日在家里作威作福,得罪过不少人?”

两人迎来的是一阵沉默。自当谢颖是心虚承认了,两人对她的同情顿时减少大半。

“切,敢情是自作自受。”

谢颖突然喊道:“才不是!”

“我爹不是这样的人!!”

“他一向对族内尽心尽力,对...对大元帅更是忠心耿耿。”最后连她的声音都渐渐弱下去,官兵还是认为她心虚,喊出来的话连自己都没底气。

与此同时,谢集在族内接任大将军的位置,他还特地去金銮殿接受大将军官印和半个虎符。

谢兰芝并未去金銮殿亲自授印。授印的是吴秋,当吴秋双手将官印奉上时,他却没将半个虎符立即交给他。

谢集收到官印,还特地暗示吴秋快点将虎符交给他。

吴秋拿出半块虎符,他特地问道:“大将军,这是虎符你可想好了?”

“你这是什么意思?”谢集一把将虎符夺过来,只认为他在替谢广打抱不平,但谢广闯祸被革职跟他有什么关系。他应该是那个最无愧疚的人,接替谢广是名正言顺的事。

吴秋作为他曾经的幕僚,他念着情分又问一句:“您真的有想好?”

谢集顿时不悦道:“吴大人什么意思?难道你认为我不配当这个大将军?”

“并非,臣只是在问您,您真的问心无愧?”吴秋再三追问,让谢集有点不耐烦,他心情本来就不好。因着各种原因,只有大将军之位才能带给他一丝抚慰。所以他是带着好心情过来接任的。

吴秋最后便叹气再没说什么。他不说话,谢集反倒感到不安。

他是了解吴秋的为人,他从不会说废话,更不会打哑谜。如今那么明显提示自己。

谢集主动问他:“吴大人,你能明白告诉本将军,为什么这么问本将军?”

吴秋道:“您如果能问心无愧就好。”

最终他还是没有完全说明用意,吴秋朝他作揖,然后称公务繁忙直接去军机阁。

谢集被他的态度弄得更加心烦,他出宫后,谢氏一群人纷纷排成两队迎接他,祝贺声一片,恭喜声一片,都是在高兴谢集坐上大将军的位置。

被如此热情接待,谢集没一会就将吴秋抛在脑后。晚上还举办喜宴。

谢兰芝送了份礼过去。谢尚光谢梅乡等人没有去参加,原本不少谢氏人认为庆功宴会办得热热闹闹,结果起码有一半人没来,宴会的酒桌都空出十几桌。

谢集一脉的人认为这些人还惦记着谢广,沉浸过去,简直愚昧。谢集本来心情有点不爽,因为手下人一直祝贺他,还送了他喜欢的礼物,那点不爽立即消散。

从今以后谢氏的大将军就是他谢集,就算有谁不服,都不能将他从大将军的位置拉下来。

这一晚,谢集明显是最开心的人。

谢尚光之所以不去,是因为他对谢广很纠结,纠结他的鲁莽让表哥死了,但作为军人,兵随将死,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责怪谢广,就是侮辱作自己侮辱表哥。所以谢尚光没有去参加谢集的喜宴。

其他人没去是不服谢集。觉得谢集并不如谢广,谢广虽鲁莽,但大将军的位置真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坐的。谢广之所以能够稳坐大将军的位置不仅仅是元帅的庇护,更多的是为了维持一种平衡。

谢氏内部并不像外面看的那样团结。

现在一半人都没能看见这种危机感,让不少人感到失望。甚至有人想当初还不如随着其他子弟兵去各地安家。留在天京就算享受,估计也会没命享受。

兰章宫这会儿,谢兰芝正在与司栖佟小酌,她们接着皎洁月光,星空万里享受着二人世界。

两人少有的谈论两个后辈的婚事。

司伯公今年已经催了好几次,关于司栖年的婚事,还推荐过李令的千金。

谢兰芝觉得婚事要让孩子自己做主,大人还是尽量别掺和,毕竟是他的一生。

司栖佟也没有打算随便指婚。两人就绕开司栖年提起谢尚光。

说起谢尚光,这少年从二年前就一直跟着她们,虽然办事不太牢靠,但毕竟是她们看着长大的。

“兰芝想撮合他和琦琦?”

谢兰芝道:“这个,尚光那孩子还不成熟,我可以帮他一把能不能成就看他自己。”

司栖佟没有多说,她很感激尚光的奶奶为兰芝做的一切。她会记得这份恩情,但婚亲毕竟是终身大事,还得看大宗婆那边的意愿。

如果北域与谢氏联姻,北洛肯定也会毫不犹豫答应。

两人碰一下杯,然后互相交头靠着彼此。浩瀚的星空下,再不是孤零零的身影。

翌日金銮殿上,谢集提出谢氏整备军的意愿,打算想重建一支谢氏新军,弥补谢氏失去的三万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