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天京丰收年

直叫这些县官羞愧无比。章长乐不仅解封话本,还特地嘉奖敢于状告县官的学子。

朝廷疏通各地宣发导以正道。这一举瞬间在民间引起一片好评。当然也有愚昧的百姓认为朝廷是为了顾全面子,才会暂时妥协的。

这种说法很快被当地有学识的老者痛批,老者还向百姓们扫盲,历朝历代从未像今朝可以让百姓大胆倾诉,还敢大胆改进的王朝。

本朝肯定是历代最以宽待人爱民如子的朝廷。

于是三个针对南中原的话本,反倒成为百姓与朝廷间沟通的桥梁。

各地茶馆饭馆,甚至路边摊食客都会抽空谈一句:“今天你看了窦娥冤吗?”

“看了,家里男女老少都哭得稀里哗啦的。”

“可不是,早前就听说戏曲唱过,只是没想到胡匈那边还能改编,看完让人觉得朝廷真黑暗。”

“嘘,我说你们现在是吃不饱还是穿不暖,在这编排朝廷?”

“怕什么,殿下是千百年难遇的圣仁之主,爱民如子,说几句她不会责怪我们的。”

“家里的孩子得看好,不要让他们乱说。”

大家虽有忌惮,但还算有分寸。与此同时,司栖佟下令设立民生诉求箱。搜集各地民生需求。

县衙开始设立诉求箱,派官吏四处宣传,开始并没有百姓敢去投意见,觉得不过是个摆设。

各地县官每天都紧张等着,生怕民生诉求太多,会被殿下认为他们治理无方。以至于民生诉求箱,先不被百姓信任,后是引起县官们的恐慌。

司栖佟特地派西卫的人上门安抚各地县官,甚至还让人将诉求箱的地名都划掉,只看诉求,不看地名。

县官们立刻放下心,他们派人引导有需求的人去投箱,还派师爷帮百姓写诉求。

刚开始百姓们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大多数诉求都是国泰安民,能吃饱穿暖,其次才是能够进学堂,或者希望能有更多的田种植粮食。之后便是其他有想法的人各种各样的诉求。

民生诉求箱被送到天京,军机阁变得十分忙碌,开始分选各种诉求书,再上报到司栖佟手里。

司栖佟和谢兰芝看了诉求箱的统计,还是民生温饱占据第一位。那就是想吃大米。

谢兰芝想了想,按理说去年跟今年产的粮食总量,都够百姓们一个月能有三十顿白米饭的条件,怎么还是有百姓很少吃过大米?

难不成是各地分配不均,被贪污了?此念头一起,两人想到一块去了。

司栖佟命令章长乐将各地贪污人员都上报。

最后发现确实有贪污,但贪污的都是些金贵的花生,卖给商人拿点外快,并没有人敢打粮食的主意。

两人很快把注意力放在各地的粮田。

司栖佟命令司农官派人去底层统计一下可种植的粮田,不适合种植的粮田,适合种些什么?最好能够因地制宜。

她拨了一百万两给司农官,让全体司农官铆足劲下乡,开始分析各地土壤和气候,适合种植什么?